听孙朝阳不是说自己的诗集,小贾如释重负;“三石叔叔您说。”
孙朝阳忽然笑道:“我们这辈的很多作家都是编辑出身,比如你父亲,还有陆遥,以前都在《延河》杂志社工作很多年,从他们手里出了很多好稿子和好作家。不过,不客气地说,如果要论培养作家,我比他们强太多了。哈哈,希望他们可以原谅我的狂妄。”
小贾恭维:“我父亲说过三石叔叔确实是国内最顶尖的编辑。”
“为什么呢?”孙朝阳解释说:“并不是我孙朝阳的水平高人一等,而且我采用了别的编辑所没有的方法。”
小贾好奇,禁不住问:“什么方法?”
“数据化,尤其是在我做网络文学编辑之后,数据更是评价一本书好坏的唯一标准。”孙朝阳侃侃道:“网络文学是绝对的市场化,数据化。一本连载小说,每一章更新之后,点击、推荐、收藏、订阅都直观地出现在后台,这可是读者的真金白银,我们只要一看数据就知道今天这个章节写得好不好,是否搞砸了。有的书很好,数据好也在意料之中。但有的书表面上看起来好像不怎么样,偏偏读者买账。我们编辑就要好好分析,分析他又有什么打动读者的点。这个工作干得多了,编辑的业务能力提高也非常快。”
孙朝阳目光炯炯地看着小贾:“芊芊,我之所以这么说,并不是想炫耀什么。我只是想说,对于网络文学的认识,我站的编辑是国内最好的,也只得信任的。那么,你信任我吗?”
小贾:“三石叔叔,我当然是信任你的,你说什么我就做什么。”
既然她愿意听自己的话就好办了,孙朝阳也不隐瞒,道:“芊芊,其实在长篇小说创作上你没有天赋,写的东西不好看,要想在网络文学上发展,很难很难。天赋这种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不是后天学习就能弥补的。对,我可以肯定这点,你写不出来的。因为你没有小说家必备的瑰丽的想象力,没有必须的创造力。”
贾芊芊心中一沉,难过极了,闭嘴不说话,但神色中却带着不甘心。
孙朝阳敏锐地捕捉到她的微表情吗,这才缓缓道:“长篇小说的创作难度很高,吃天赋,但并不是每个作家都必须写长篇小说啊,咱们可以写自己擅长的东西。刚才我不是发了很多资料给你吗,恰好你的历史知识储备不错,为什么不写那种东西呢?”
贾芊芊疑惑:“三石叔叔,我不明白你要让我写什么。”
孙朝阳话多,又扯到一边去:“对了,刘新武你认识吧,和你父亲同为矛盾文学奖得主,两人也是朋友。从九十年代开始,他就不写小说了,而是搞红学研究。他的戏说红楼的书卖得很好,还上了央视《百家讲坛》,焕发了事业的第二春。”
小贾点点头:“怎么可能不知道,刘叔叔很红的,我看过他的书。”
孙朝阳侃侃谈道:“老刘的红楼研究表面上看起来好像非常不得了,读者在阅读的时候不禁感慨,竟然可以这么解读,想不到红楼梦里还深藏着这样的秘密,难得作家都挖掘出来了,真了不起。可落到我们专业作家和编辑的眼中,这种东西写起来并不难。不但不难,相反很简单。”
贾芊芊倒是好奇:“不难吗?”
“对,很简单。”孙朝阳回答说:“老刘的红楼解密,实际上并不是什么研究成果,而是先弄个结论,然后在原着里找论据,属于是先射箭,然后画靶子,反正总能牵强附会找到证据。”
“好像是这样。”贾芊芊虽然没有什么文学创作才能,但学历高,本身水平不低,顿时明白,忍不住笑道:“我听说,新武叔叔在写红楼解密的时候,三石叔叔你提供过不少帮助的,你这不是在否定自己吗?”
孙朝阳有点尴尬,干咳一声:“没有,没有,我的意思是,作家要想成名,一是选对题材,二是贴合自己的特长,并不一定要去死磕长篇小说。契诃夫的小说写得好吧,大文豪吧,你让他写长篇小说,估计要坏菜。芊芊,你的才能不在长篇上面,咱们为什么不换合思路呢?刚我说你没有创造力合想象力,不能在一张白纸上画出美丽的图画。那么,我们为什么不拿个描红本出来,一笔一笔按部就班填上去,没准就成了。”
他说出自己的目的:“刚才我不是给了这么多资料吗,你下来看一下,用通俗的语言写一个明朝的通史,这事对你应该很简单吧。”
小贾一脸迷惘:“我从小就看史料,如果用自己的语言写一本明朝的通史应该很简单,也不累。但是,这样的书,读者愿意看吗?”
“怎么不喜欢,我们刚才还讨论架空历史小说的朝代的时候,不是还说过明朝的小说读者不喜欢看吗,主要是对那个朝代不熟悉。你写一本类似于扫盲的书,告诉大家明朝所发生过的那些事儿,我估计会引起读者的兴趣的。”孙朝阳:“这事的关键是看你怎么写,网络时代,读者喜欢轻松愉快的阅读,不喜欢听人说教。因此,这部作品的整体风格应该令人放松,适量戏谑。你的东西笔墨趣味不错,有点小幽默,我想能够写好的,这是作为一个老编辑基于专业性的判断,请相信我。”
他最后打开了电脑的一个文档,招呼贾芊芊道:“芊芊,我写了个一千字的章节,你可以用着开头,按照这个路子写下去。”
贾芊芊走到电脑前,定睛看去,文档的书名是《明朝的那些事儿》。
第一章是明太祖的档案:
姓名:朱元璋。
别名:朱重八、朱国瑞。
性别:男。
民族:汉。
血型:?
学历:文盲,自学成才。
当贾芊芊看到职业一栏中填着“皇帝”二字的时候,扑哧一声就喷了。
这个章节其实没有什么内容,主要是写朱元璋的出身,祖上是什么人,叫什么名字。又写在这年,上天终于要放弃元朝了。
最后,“朱重八,来吧,命运之神正在等待着你。”
内容很枯燥,但写得生动活泼幽默,就算对明朝对朱元璋再不感兴趣再陌生的读者,也能轻易地看进去。
贾芊芊很喜欢这段文字,读完,只觉得回味无穷。
孙朝阳问她:“这种风格的文字你读过吗,想到什么了?”
贾芊芊:“有点像军史论坛的风格,这种东西在论坛上应该很多人喜欢的。”
孙朝阳:“应该是网络风格,我认为你应该很适合这种风格,要不要接着写下去。这种东西很简单的,反正按照明朝的历史大事件一件一件写下去,写到灭亡为止就行,多简单的事儿。”
小贾神色大变,好像意识到什么。这种网络风格的文字,她其实是很擅长的,也有写好的把握:“可是……三石叔叔,我写网络文学的,网络文学只有长篇小说啊。”
孙朝阳:“谁规定网络文学就必须是长篇小说,短篇行不行,散文行不行,诗歌行不行,天涯论坛还有个碧海银沙栏目是专门发现代诗的,你应该不陌生。芊芊,作为你父亲的好友,我也不藏着掖着了。陕西那边未来想要成立网协,你想要做领导。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作品没有成绩,无法服众。现在我给了你一个题材,如果你相信我就写下去,只要红了,别人就没话可说。”
贾芊芊是个有雄心,或者说有野心的人,只要给她一丝机会都会牢牢抓住,当下也不多说:“我写。”
“不是你写,而是你和我们站合作,版权收入五五开。你执笔,我我负责出大纲,然后去各大论坛和媒体投流。”孙朝阳说:“这部作品不是小说,当然不可能发在我们书站。就算发了,也没人读。那么,只能放在天涯论坛上。”
说完话,孙朝阳扔出一份合约:“在商言商,虽然我和你父亲是好朋友,但事情还是要说到前面,明确责权关系。你先看看,如果愿意就签了吧。”
贾芊芊认真地读起合约,孙朝阳笑眯眯地看着她的脸,心中想:一点小小的蝴蝶效应,倒是能够给老贾一个交代,我们公司也能小小地赚一笔,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哎,蝴蝶效应真的让人头疼啊!
其实,孙朝阳内心中对小贾略有微词,感觉这女子功利性太强,热衷于功名利禄,最后把自己搞成笑话。
如果换成以前的孙三石同志,估计也就打个哈哈了事。但现在,自己欠了老贾天大人情,必须给人一个交代。而且,随着现在年纪大了,他的性情逐渐变得和顺,看世界的目光也充满了善意。毕竟是个晚辈,要爱护,就算是护犊子,护的也是自己的犊子。
这么说虽然政不正确,但归根结底一想,自己其实也是个俗人,没那么高尚。
只是,先前自己也没想过该如何帮助小贾。
直到那天发现刘慈新的《三体》创作比自己前世晚了两年,感觉到小小的蝴蝶效应。
那天,他坐电脑前搜索了一晚上,还好,这个世界的大事件没有发生什么改变。
孙朝阳是搞网络文学的,对网络自然是要关注的,尤其是在零零年代大红的那些现象级作品。
抛开网络小说不说,零零年代,能够出圈产生全国性影响的网络文学作品其实不多,主要有两本,一本是《鬼吹灯》,一本是《明朝那些事儿》。
而这两本书首发都是在天涯论坛。
没错,都是以发帖的形式连载的。
《鬼吹灯》这本书更贴近网络小说一些,所以,孙朝阳首先就去找这本书来读。
这书发表在天涯论坛的《蓬蓬鬼话》频道,说起蓬蓬鬼话这个栏目,挺好看的,人气非常旺盛。里面很多优质作品,写得非常吓人,常常让人看得毛骨悚然。有的东西,还写得相当的恐怖血腥,因此,后来不可避免地被主管单位一通重拳,关停了事。
《鬼吹灯》的作者霸唱已经写出了这部成名作代表作,实际上他在几年前就进入了创作的黄金期。在论坛上陆续写了《阴森一夏》《雨夜谈鬼事》等小说,还出版了。《鬼吹灯》还在连载,已经成为论坛的顶流,成功唾手可得。
实际上,这本书后来陆续为作家带来极大的名声和财富收入,鬼吹系列改编了好几部电影和电视剧,光一部电影的版权就卖出去了好几千万。
看了霸唱的作品后,孙朝阳又去搜索《明朝的那些事儿》,然而却没有找到。
是的,作家本人还没有写这部作品。
这让孙朝阳很好奇,就搜了一下,还真在天涯论坛搜到作家他年明月。
此君以前是天涯煮酒论史的常客,零五零六年的时候经常在上面发帖回帖,挺活跃。
但自零六年一月开始,他年明月出现的次数也不象以前那么频繁,每次出现也就是随手写几句话,看起来也就是个普通网友的模样,而不是孙朝阳穿越前那个世界名利双收的大作家。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年明月放弃写作呢?
孙朝阳顿时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将他年明月的所发的帖子和回帖都找出来看了一遍,终于在一个陈年旧贴里找到答案。
他年明月因为在煮酒论史论坛上比较活跃,东西写得也好,大家都爱看,已经有点小小的名气。但那段时间,他上论坛的次数有点少。便有网友问他最近怎么潜水了,大家怪想他的。
他年明月回答说,自己在广东海关工作,是个国家干部,虽然生活优渥,但工作压力很大,失眠问题很严重,整晚整晚睡不着。
下面就有热心网友回帖说:估计不是工作压力大的问题,搞不好是病了。
他年明月笑道:胡说八道,我就是担心干不好工作,没别的原因。
网友和他版聊的语气很正经,说:失眠难道不是一种病,人的压力大了身体上就会出问题,有的人天生就敏感,生活环境发生变化,或者工作中遇到事情就会无比焦虑。我记得陆遥在完成《平凡的世界》创作之后,写了一篇创作谈,谈他在写这部长篇小说时发生的事情,你读过吗?
他年明月回答:读过,《早晨从中午开始》。
网友:陆遥这篇一两万字的文章中,有很大篇幅写了着名作家孙三石对他的帮助,感叹二人友谊的深厚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