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婚宴的日子终于来临,地点选在了部队大院食堂,现场布置得格外隆重。
食堂被装点得焕然一新,大红的喜字张贴在显眼处,桌椅摆放得整整齐齐,桌上的餐具在灯光下闪烁着微光,营造出喜庆而庄重的氛围。
掌勺的厨师请的正是何雨柱,他深知此次宴席的重要性,带着徒弟们早早地就来到食堂,全身心地投入到准备工作中。
何雨柱系着干净的围裙,神色严肃,他熟练地将各种食材摆放整齐,眼神在食材间来回扫视,仿佛在进行一场无声的检阅。
徒弟们则在一旁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切菜、配菜,动作娴熟。
何雨柱把浑身解数都使了出来,每一道工序都格外用心,就怕给顾家人丢脸。
他挥舞着炒勺,锅中的食材在烈火的翻炒下散发出诱人的香气,他时而微微皱眉,仔细观察着菜品的色泽和火候,时而又露出满意的神情,对徒弟们的表现进行指导。
只见他一会儿精准地调味,一会儿敏捷地颠锅,那专注的模样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眼前的炉灶和食材。
顾家这边,一大家子来了足足30多口人,浩浩荡荡,热闹非凡。
他们穿着整齐干净的衣服,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相互寒暄着走进食堂,那欢快的笑声和交谈声瞬间让食堂充满了生机。
顾父的发小、朋友、同事,以及顾母的同事、朋友也都纷纷到场,每个人都带着诚挚的祝福。
相比之下,刘家在四九城的亲戚朋友数量少些,一共才来了十几个人。
不过,尽管人数上有差异,但大家的喜悦之情丝毫不减。
所有人加在一起,大约七八十人,食堂里一共摆了8桌。
每张桌子都坐满了人,大家欢声笑语不断,分享着这份喜悦。
桌上摆满了何雨柱精心烹制的菜肴,色香味俱全,让人垂涎欲滴。
整个食堂沉浸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氛围中,每个人都在为这对年轻人送上最美好的祝愿,期待着他们未来的幸福生活。
在这个时代,订婚结婚的习俗已悄然发生变化,不再兴请媒人,取而代之的是证婚人。
此次订婚宴,他们特意邀请了刘父的上级首长担任证婚人。
这位首长身着笔挺的军装,英姿飒爽,他的出现让整个场面更添几分庄重。
开席之前,现场气氛热烈而又充满期待。首长站在临时搭建的小舞台上,清了清嗓子,声音洪亮地开始讲述此次订婚的关键事宜。
首长表情严肃且认真,眼神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仿佛在传递着一份责任与祝福。
按照东北那边六七十年代的订婚习俗,他先是详细地讲了婚期、彩礼这些重要内容。
台下的众人都安静下来,全神贯注地听着,有的微微点头,有的则露出好奇的神情,大家都对这传统习俗充满了尊重。
待首长讲完,便到了双方父母长辈入座的环节。
只见顾父顾母、刘父刘母以及其他长辈们,面带微笑,神情庄重地依次坐在了主位上。
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眼中满是对孩子们的祝福与期许,仿佛看到了两个孩子美好的未来。
紧接着,两位新人顾崇清和刘春晓手牵着手,略带羞涩地走到长辈们面前。
长辈们纷纷拿出准备好的红包,递到新人手中。
随后,便是改口叫人的环节,顾从卿先恭敬地走到刘父刘母面前,声音洪亮而又带着一丝紧张地喊道:“爸,妈!”
刘父刘母脸上顿时乐开了花,连忙应道:“哎!”
那应答声充满了喜悦与慈爱。
刘春晓也依样走到顾父顾母面前,轻声地唤道:“爸,妈!”
顾父顾母同样开心地回应:“哎!”
现场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大家都为这温馨美好的一幕而鼓掌喝彩。
掌声如雷,仿佛是对新人的美好祝福在空气中回荡,整个食堂都沉浸在幸福的氛围之中。
随着仪式的推进,终于到了最后也是最温情的一幕——面对刘奶奶。
顾从卿和刘春晓手挽着手,步伐轻柔而缓慢地走到刘奶奶面前。
刘奶奶坐在椅子上,虽面容略显憔悴,但眼中却满是欣慰与喜悦。
她颤颤巍巍地从身旁拿出一个精心准备的红包,双手递到顾从卿手里。
顾从卿赶忙双手接过红包,声音响亮地喊道:“奶奶!”
那一声呼喊,充满了对刘奶奶的尊敬与亲近,仿佛在告诉刘奶奶,自己一定会好好对待春晓。
刘奶奶听了,高兴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立刻回了一声:“哎!”
这一声应答,带着无尽的慈爱与欢喜,仿佛将所有的祝福都融入其中。
刘奶奶轻轻拍了拍顾从卿的手,那干枯的手却充满了力量,传递着对他的认可。
然后,刘奶奶缓缓抬起头,目光温柔地在两人身上流转,语重心长地说道:“你和春晓的婚事,算是正式定下了,奶奶以后也就放心了。”
刘奶奶微微停顿,深吸一口气,接着说道:“希望你们结婚以后好好过日子,平安顺遂,一生幸福。”
刘奶奶的声音虽有些虚弱,但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充满了对两个孩子深深的期许。
刘奶奶的眼神中闪烁着泪光,那是幸福与欣慰的泪水,她仿佛看到了两个孩子未来携手相伴、幸福美满的生活。
顾从卿和刘春晓听了刘奶奶的话,眼眶不禁湿润了。
他们紧紧握住刘奶奶的手,说道:“奶奶,您放心,我们一定会的!”
声音中带着坚定的承诺,仿佛在向刘奶奶保证,一定会珍惜彼此,创造美好的未来。
两人的眼神中充满了决心,那紧握的双手仿佛在传递着力量,要让刘奶奶知道,他们会努力让她的期许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