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承武四年,正月,大雪纷飞。

宗正寺的官署内,宗正卿夏侯和坐在木案前读书。

属吏手持一卷册子,缓步入内,轻声道:“少卿,新城王世子霖,加冠礼吉日已定,礼单请您过目。哦对了,另外新城王请封长子霖为世子。”

新城王?

夏侯和神色一顿。

他去年年底才调任宗正卿,虽然上任之初便粗粗看过宗族谱牒,却非每一个王的封号都能记住。

话说...今上诸子都还小,哪里来的世子加冠?

“少卿.....”属吏见夏侯和迟迟不语,问道:“是有什么问题吗?”

夏侯和摆摆手,表示无妨:“拿来我看。”

他接过,目光扫过繁琐的礼品名目,微微颔首:“按制办理,不可僭越,亦不可失了我天家体面。”

“下吏明白。”

“至于加封世子之事,待我看过谱牒后再说。”

待属吏走后,夏侯和捋着胡须发呆。

我当是谁...原来是曹昭伯啊。

夏侯和乃夏侯渊第七子,今年四十岁,比曹爽年少。但论辈分,他却是曹爽的族叔。

他拍了拍桌案,心中感慨。

这肥奴当真好命,其父曹真被武皇帝收养,成功挤进宗室序列,自己又赶上时代的潮流,躺着捡了个王爵!

想到这里,夏侯和稍稍有些不悦。

原因无他,今上当年一口气册封了五个王,却没一个是夏侯家的。

他当然能理解,那是为了拉拢曹氏宗亲,毕竟两家再亲,也是两个姓嘛....但事情落到夏侯氏宗亲这里,说一点想法都没有,那是假的。

不过转念一想,连二兄(夏侯霸)那般威望都没封王,这些年一直兢兢业业,以陛下马首是瞻。自己这样的,也就顶多在心里想想罢了。

“呼~~~”

夏侯和伸了个懒腰,起身唤来一名文吏,往档案库走去。

他打算再翻看一下谱牒,在心里留下点记忆,万一某日今上问对时,答不上来可就麻烦了。

很快,他进了档案库。

宗正常被人说是清闲之官,但其实要操心的事还不少。

宗族乃至皇室成员的婚丧嫁娶,都要在宗正这里走一道程序。

“帮我拿新城王的谱牒。”

夏侯和吩咐下去,文吏马上一路小跑走进库房深入。

不一会儿,拿来一卷竹简。

自承武改元以来,宗室的谱牒有所改动,其中最直观的便是譬如曹爽这类的“异姓王”。

如果按旧制,曹爽家的谱牒甚至不会经宗正专门管理.....曹真毕竟是养子,“视为宗室”和“宗室”还是有本质上的区别。

但如今不同了,野鸡变凤凰,人家曹爽单开族谱!

第一列便是:新城王爽,大司马曹真之子也。上承制,封于新城,都房陵。

谱牒记录得比较精简。

说白了,这里根本不会事无巨细地记录人的事迹,重点是记录长幼顺序。

夏侯霖乃新城王嫡长,王妃丁氏出所,之前宗正有过记录。

若是庶出,宗正一般有权驳回再议,不过现在没这个问题。

在看过档案后,夏侯和不作回驳,他当即把册子递给文吏:

“录册吧。”

“喏。”

文吏拿起笔,先看了看。

【霖,新城王爽之长子,母,丁氏,少通敏,有器度,好武事】

随后写下:【承武四年正月,进王世子。】

若是以后袭爵或是有所改动,在下面再补充即可。

文吏吹干墨迹,将册子卷了起来,拿去封存,又在夏侯和的要求下,顺便拿来皇室谱牒。

夏侯和接过,翻看起来。

【淼,母:王皇后,初为梁王世子,正元二年进王太子,上承制,承武元年封皇太子。】

【森,母:王皇后,历官镇西参军、陷陈都尉、平西司马,承武元年封秦王,都冀城。】

【维,母:刘淑媛。历官骑都尉,承武元年封赵王,都邯郸。】

看到这儿,夏侯和眉头一皱。

他本人以前在军中任过职,屯骑校尉他是对接过工作的,燕王虽然长得娘们,但确实挺能打。

可这位赵王怎么没听说过?

八成是没什么才能,挂的虚衔?

夏侯和没再过多在意,继续往下看。

【度,母:文夫人。历官屯骑校尉,承武元年封燕王,都昌平。】

【安,母:羊贵嫔。承武元年封楚王,都武昌。】

【谋,母:孙淑妃。】

【评,母:王皇后。】

【炽,母:梁充华。】

【毓,母:赵婕妤。】

唔,今上的儿子说多不多,说少不少.....虽然与武皇帝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但也还算不错了。

说实话,皇室大宗最怕后继无人。

要都像明皇帝那样,三十多岁了,连一个亲儿子都没,让臣子们都没有安全感啊。

夏侯和顿时有些后怕。

多亏了今上,若非是他,这大魏江山搞不好要易于异姓之手。

合上谱牒,夏侯和捏了捏眉心。

看时间还早,他又让人拿来皇女的谱牒。

这可不是他好奇心强,这也是工作之一。

【芸,母:羊贵嫔。承武元年封南阳公主。适吴郡陆氏,夫:陆抗】

【若,母:王修容。承武二年封平阳公主。】

【芷,母:羊贵嫔。】

【蕤,母:诸葛贵人。】

【荃,母:潘淑仪。】

读到这里,夏侯和会心一笑。

孙淑妃的儿子叫谋,潘淑仪的女儿叫荃。

嗯....陛下显然不是故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