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珊珊投到少年报的故事稿子和连环画稿都被采用,报社给她回信,还汇了初稿的三十五块稿费。
三十五听起来不多,但在七十年代,可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那个时候的平均工资也就五六十块。
所以她这一次投稿几个故事和连环画,相当于别人半个月的工资。
写作时间也只有一两天而已,算是收获满满,吴珊珊收到邮递后,将信和稿费放进灵玉空间中的收藏盒中。
只留了一块钱给小军,让他留着给自己当私房钱。然后将写好的后续故事,以及连环画续稿寄了出去。
至于报社回信提及的签约和监护人代收稿费一事,吴珊珊毫不犹豫拒绝了。
且在信里委婉地解释了拒绝的理由。
投稿写作这事吴珊珊没想瞒着,眼睛像探照灯一样的张阿妹,嫁进吴家没一周就知道了,包括吴珊珊跳级一事。
这日,吴家五人坐在一起吃早饭,张阿妹突然就在饭桌上问起这两件事。
本就没瞒着的意思,因此张阿妹问了,吴珊珊也就如实说了。
吴建国听完,一脸震惊地看向吴珊珊:“珊珊,这么大的事情,你怎么不和爸爸商量一下就自作主张?”
“这本就是我的事,怎么是自作主张?”吴珊珊将说给班主任的理由,原模原样又给吴建国说了一遍。
吴建国听完后本能地看向张阿妹,张阿妹闻言脸色一僵。
“一中是重点学校,哪是那么好考的?再说考上一中以后还要考大学。”
他们家三个孩子,光靠她和老吴那点工资,怎么供得起?而且就算是供得起,她也不乐意供吴珊珊。
这孩子从她第一天进门,就没给过她一个笑脸,也没有喊过一声妈。
她又不傻,明知道继女是个养不熟的,还要劳心劳力地供她上学。
既然她这么有本事,可以自己投稿给报社赚钱,那就靠她自己上大学。
反正她是一点儿都不想管,想着张阿妹狠狠剜了一眼吴建国。
她今天提起这茬,就是想让小敏跟着珊珊学写作,也去投稿赚钱。
她们两个年龄相仿,还都是四五年级的学生,珊珊能做的事,小敏也能做,而且这也是肥水不流外人田的事。
张阿妹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说的,只不过她说得比较委婉些。
但在场的吴家五人,除了年纪小的吴军以外,其他人都听懂了。
张敏没想到她妈妈会说这个,有些尴尬地看一眼面无表情的吴珊珊。
忍不住浑身一抖,嗫喏半晌,最后还是没有说一句话,只低头扒饭,
吴建国听到张阿妹这话后觉得有道理,忍不住附和道:“珊珊,你张阿姨说得对,小敏她是你妹妹。”
“姐妹之间,就应该彼此扶持一把。”
吴珊珊咽下口中的饭,这才淡淡道:“她如果想学,我可以教她。”
不待张阿妹高兴,吴珊珊提醒她道:“不过我丑话说在前头。”
“我不保证她写的东西,一定会被杂志社看中,也不保证一定能挣到稿费,所以到时候你们别把责任往我身上推。”
张阿妹知道吴珊珊性子冷淡,说这些话她一点都不奇怪,只要答应就好。
于是张阿妹连连应了下来,吴建国也没什么意见,三人说完齐齐看向张敏。
张敏的脑袋这会儿快杵到碗里去了。
最后还是张阿妹一把揪起张敏的领子,叮嘱她:“从今往后,你给我好好学。”说着给她使了个眼色。
张敏明白她妈妈的意思,可被逼着学这些,而且还是为了赚钱,她有些不舒服,就是不想学,不想写。
可看着她妈妈那不容反驳的眼神,张敏还是没有说出拒绝的话。
“我知道了妈,我会好好学。”
吃完饭后,吴建国和张阿妹去上班,吴军写完吴珊珊留给他的作业后,在自己的小床上玩他的新玩具。
张敏不情不愿地跟着吴珊珊回房间。
“你的作文本拿给我看看。”一进屋,吴珊珊直接要了张敏的作文本。
张敏点点头,从书包里拿出作文本,吴珊珊接过来,一目十行地看完。
不出彩,但也不至于太过生硬,吴珊珊合上作业本,让张敏坐在她旁边,开始一篇一篇给她分析作文。
要如何写才能抒发出真情实感,如何遣词造句,才能读起来让人感觉舒心温暖,又直击心灵。
讲完之后,吴珊珊给张敏布置了一篇题为“我的梦想”的作文,让她练手。
还将一本小学生写作精选材料书给她:“这是杂志社寄回来的赠品,对写作很有帮助,你自己多看看。”
“写作这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透的,一步一步来,不着急。”
许是吴珊珊讲得太精彩,张敏听得有些意犹未尽,竟不觉得她清冷难以接近。
对她打心里生出的那一点畏惧,此时一点点消散,张敏鼓起勇气问吴珊珊:“你是不是不喜欢我和我妈妈?”
吴珊珊微微一顿,反应过来后并未回答张敏的问题,反而问道:“那你觉得你妈妈喜欢我和小军吗?”
张敏一愣,不知该怎么回答这问题。
她妈妈还没有嫁进吴家时就说过,要是吴家没有那两个孩子就好了。
那样的话,她妈妈和吴建国的工资只养活她一个女儿,未来如果再有一个亲弟弟,那就再好不过了。
她听得出来,她妈妈并不喜欢他们。
所以吴珊珊是想到了这些,才会从她妈妈进门之后从未喊过一声妈,待她和她妈妈的态度客气又疏离。
这次过后,张敏不再抗拒学习,有问题会主动来询问吴珊珊。
吴珊珊对她并没有什么恶感,她过来问自己便用心教她,两人相处得倒也和谐,家里的活张敏也会争着做。
张阿妹心疼她女儿,但见张敏乐意做而且做得越来越好,便也不再管她。
日子一天天过去,元旦假期快结束的时候,对门邻居庄老师出差回来了,小巷邻居知道他是阅高考试卷回来。
当天晚上,大家一个个都拎着小板凳去庄家院子,听庄老师讲高考的事。
来这里也有一段时间了,吴珊珊还是第一次见黄玲的丈夫庄超英。
给她的第一感觉就是一位谈吐文雅,又学识不错的中年帅大叔。
没有深入了解和相处,完全看不出来他是花楹口中那个愚孝又懦弱的男人。
“珊珊,高考真的有那么难吗?”
回吴家的路上,张敏突然问吴珊珊。
庄老师说这次报名参加高考的人数,超过了五十九万,但录取的名额并不多,可以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难。但也因为高考难,才能让有真才实学的人脱颖而出。”
顿了顿吴珊珊又道:“高考也是唯一相对公平,可以改变命运的机会。”
张敏闻言若有所思,走在最后面的吴建国和张阿妹心情颇为复杂。
尤其是张阿妹,她原本还想着,珊珊不待见她,肯定也不会好好教小敏。
但结果让她惊讶不已,小敏因为珊珊的缘故,也爱上了学习和写作。
以前小敏爱睡懒觉,现在只要有空,她就拿着课本看书学习。
那勤奋劲儿看得她一愣一愣的,现在小敏竟也开始关注起高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