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军死战不休,胜负只在瞬息之间,只看哪一处兵马先自支撑不住。
先要分出胜负的是南路战场。
燕骑虽锐不可当,郑军却也非等闲,又三倍于燕军,久战之下,燕军便有些难以抵挡。燕骑人马俱都气力难继,渐渐被郑军困于一处,难以冲出重重围堵。
战马不能驰骋,骑兵威力大减,郑军步卒便没了惧意,将燕骑围作一团,长矛四面刺出,燕卒不能遮挡,人马倒地,悲鸣长嘶之声不绝。
燕军步兵将领见败局已定,打出后退旗号,燕军步兵骤然变阵,齐向北侧突围。郑军不识燕军旗号,竟不及提防,阵型被燕军冲出豁口,颇为狼狈。亏得郑军将领见机,急调兵填补,方将燕军拦了回去。
燕骑见了旗号,也作困兽之斗,竟也骤然结阵向北突围。郑军未料到燕军变阵如此之快,猝不及防,被燕骑冲破阻隔,与步兵会合。随即燕军步骑合力再向北冲突。郑军无力阻挡,被燕军冲出重围,向北遁去。
此时南路燕军一万步骑已折损过半。陈封又惊又怒,眼见燕军已是必败,却未料到仍能军心不乱,合力突围。然南路既败,再无忧矣,大军只需抵近燕军中军,两路夹击之下,慕容不离定然无力回天。遂挥军急追,不予燕人喘息之机。
燕军中军仍有七千余兵马,得知后军兵败后退,急回身列阵,纳入败兵,与郑军接战。然郑军势大,又挟战胜之勇,燕军已再难抵挡,被郑军直撞得人仰马翻,不成阵势。
后方震动,前方燕军便即军心大乱,只片刻之间便被天枢卫、天璇卫合力冲散,只得败退入中军之中。燕军三路兵马合兵一处,也有两万之众,然此时已是散乱不堪,阵势不成,兵将不识,全不能合力守御。
郑军合围之势已成。主将纛旗高树,燕军虽败不溃,即便不能合力对敌,只三五成团各自为战,也不肯束手待毙。郑军合围剿杀,也已使出全力,只见燕军兵将倒地落马者不可胜数,却仍越战越勇,若要全歼燕军,却也非轻易可得。
忽见燕军纛旗北指,中军数千兵马齐向北冲杀,其余燕军得了号令,也一齐跟随向北冲去。陈封见了,知慕容不离要向北突围。若被他冲入天枢卫营寨,与信安兵马会合,只怕就此走了慕容不离。
陈封急遣乐晟、卫绾率骑军绕去北侧拦截。便在此时,忽遥见天枢卫后方一片混乱,两枝燕骑一左一右杀入郑军阵中,天枢卫不防,被燕骑直透垓心,搅乱阵势。
原来信安燕军久战未能攻下天枢卫壁垒,然他原有三千骑军,却远远绕开天枢卫营寨,此时恰好赶到,正接应燕军突围。
北侧郑军阵势一片混乱,不能阻挡燕军,被燕军冲出重围。燕军纛旗在前,身后跟随无数燕卒,信安燕骑护住两翼,往天枢卫营寨冲去。
郑军紧追不舍,虽砍杀无数燕卒,却终不能追及燕军中军。陈封喝令全军追杀,不得迟误,自也跟随大军身后,向天枢卫营寨追去。
哪知才赶出不远,忽听身后传来喊杀之声,后方急报,竟又有一枝燕军从后杀至。郑军追杀本不成部伍,更未提防身后,被燕军一冲即散,也不及阻拦。
这枝燕军却是霸州守军。他得知中军向北退兵,便即弃了霸州,出城跟随。然因他只三千兵马,不敢攻打郑军后军,只远远尾随。此时觑准时机,一击得手,救了燕军中军。
眼见得胜之时,前后却各有一枝兵马来援,虽兵马不多,却足以扭转战势。待到郑军稳住阵脚,重结阵追赶,燕军全军已退入天枢卫营寨。
寨中郑军守军苦战不曾失了营寨,此时已只剩两千余人。寨中主将乃是周严麾下得力将领,亲信统制,受周严之命,纵然全军尽墨,也要守住壁垒,不得后退一步。
其人果未辱命,将士死伤过半,仍将万余燕军死死阻在寨外,未能踏入营寨一步。却不想身后燕军大军冲来。
燕人虽只顾逃命,不及厮杀,然毕竟人马众多,顷刻将郑军吞没。随即冲破寨栅壁垒,与信安燕军会合,齐向北逃去。
燕军奔逃,竟于疾速奔走之间重整部伍,再结战阵。燕军剩余大约四千骑军断后,其余步军结为中军,护住主将慕容不离,向郑燕两国边境奔逃。
然逃命之际,却再顾不得兵甲辎重,将粮草兵器丢弃满地,过信安而不入,只抱头而走,狼狈之相,实是燕军前所未有。
郑军合兵追杀,直追出三十余里,然有燕骑阻拦,虽能大杀一阵,却终未能追及燕军中军。追近两国边境,天已将暮,陈封恐有差池,再者将士皆已疲累至极,遂收兵不追。
此一战,郑燕两国皆谓之霸州之战。此战燕国出兵六万,步军五万,骑军一万,战后逃回国者却只万余。其中步军一万余,骑军只剩不足两千。燕军折损四万五千余兵马,更失却军械辎重无算,元气大伤,实是燕国数十年来最大一败。
郑国出兵共计十万有奇,前后数场大战,共折损两万六千余兵马,九品以上将领死伤三十余人,可谓惨胜。
郑军虽得胜,却走了燕军主将慕容不离,也算不得全胜。然此战却也是郑国立国以来对燕最大一胜。
郑国素来视燕国为劲敌,与他国交战,纵大胜也只微功;与燕国对敌,虽小胜亦是大功。陈封凭借此战,功盖郑廷。
第四卷《雪满太行》完
卷四主要出场人物简表
袁端 字宜直 号淡墨 尚书左仆射领中书侍郎加延和殿大学士
宋质 字信言 尚书右仆射领门下侍郎加集英殿大学士
崔言 字默之 尚书左丞加天章阁直学士
裴绪 字桑鼎 尚书右丞
苏淮 字江川 中书舍人
程直 字惟清 中书舍人
李谟 字承烈 中书舍人
曾骞 字绩升 中书舍人
石青 字方白 禁军都承宣使领龙骧军都指挥使
李允 字克让 凤翔军都指挥使
徐慷 字毅节 虎贲军都指挥使兼领虎贲军长林卫都统制使事
陈封 字崇恩 熊飞军都指挥使 征西将军 临商亭侯
卫绾 字公器 熊飞军近卫亲军虞侯
李二虎 熊飞军近卫亲军兵士
吕吉 熊飞军近卫亲军兵士
程备 字无患 熊飞军指挥使
乐籍 字辨章 特进 加荡寇将军
乐晟 字载厚 加振军校尉 乐籍之子
秦玉 字璧城 龙骧军左骁卫都统制使
徐恒 字永业 左骁卫中军幕宾
刘逊 字退之 左骁卫中军长史
张先 字绍存 左骁卫角营统制使
马保 字卫疆 绰号开山神 左骁卫亢营统制使
杜挚 字执礼 绰号杜铁枪 左骁卫氐营统制使
洪钟 字振远 左骁卫房营统制使
成彦 左骁卫心营统制使
范缜 字孝周 左骁卫心营观察使
赵广 左骁卫尾营统制使
张羽 字鹤霄 左骁卫箕营统制使
李汜 字子归 左骁卫箕营观察使
于适 左骁卫近卫亲军校尉
高欢 字功肃 凤翔军青鸾卫都统制使
孙翊 字翼腾 凤翔军千灵卫都统制使
严云 字入云 凤翔军千灵卫统制使
董延 字敬德 熊飞军天璇卫都统制使
陆桓 字渊渟 天璇卫中军长史
丁胄 字用才 天璇卫奎营统制使
杨昇 字东初 天璇卫娄营统制使
丰翮 字季翔 天璇卫胃营统制使
吕顺 天璇卫昴营统制使
韩宾 天璇卫毕营统制使
田愚 字不违 天璇卫觜营统制使
车轼 字子望 天璇卫参营统制使
周严 字润安 熊飞军天枢卫都统制使
徐慎 字玄远 河东刺史 领河东招讨使
裴绍 字复业 河东郡隆德府太守 权领河东转运使
吕应 字永年 河东郡隆德府兵马都监
淳于堃 字元贞 上党县令
韩章 燕国丞相 太傅
慕容不离 燕国南庭都部署使 前将军
霍东山 燕国南庭兵马先锋使 镇南将军
李敢 字正方 代国太岳行营兵马都总管 奋武将军 云中节度使 云中侯
邹涂 字文广 代国太岳行营兵马副总管 右军都部署 典军将军
沈园 字君庭 代国太岳行营兵马副总管 左军都部署 成军将军
王度 代国太岳行营兵马钤辖使
刘继 字重贵 代国侍卫兵马都虞侯 代州防御使
刘氂 代国太岳行营督粮校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