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太平天国的末路 > 第1322章 忠王不忠,英王不英!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22章 忠王不忠,英王不英!

李秀成在房间里一边疗伤一边写自述,所谓的自述其实就是李秀成供词。

曾国藩也不急。

他让李秀成每天写一点,然后自己派人来收取,在进行阅读分析。

李秀成他的前几万供词还算正常,主要分析太平天国失败的十大原因,这十大原因分别是:

“”第一 误国之首 东王杨秀清命林凤祥,李开芳带领少量广西精锐北伐,人员太少,天国未全力支持,导致全军覆没!

“”此乃误国之首!“”

“”第二 北伐军已大败,理应及时收手,天国却派曾立昌,陈士保再次带广西精锐前去救援,又导致大败“”

“”第三 天王重用草包林绍璋,导致湘潭大败,间接导致翼王西征失败“”

“”第四 天京之乱 东王与北王相杀,杀人无数 天国元气耗尽 此乃大误“”

“”第五 翼王与天王不和,君臣猜忌,导致翼王领兵离去,天国再伤元气“”

“”第六 天王不信外臣,重用洪家人为王,朝政大乱“”

“”第七 “”天王久居深宫,不问政事“”

“”第八 天王封王太多,各王相互排挤“”

“”第九 天国不用贤才“”

“”第十 天王施政无方“”

曾国藩也时不时的拿着供词,去找李秀成,至于哪些地方对不上,曾国藩也请李秀成一一指点!

李秀成前几万字还算正常,他主要是讲太平天国内部的矛盾。

可李秀成写到三万字的时候,供词的内容慢慢变了,他在供词中写道:

“若没有湘军帮忙,朝廷根本就不是太平天国的对手,我建议曾国藩脱离朝廷,自立为王“”

“”与满清夺天下“”

曾国藩看到这些供词吓出一身冷汗:

“”手下人劝我自立为王,弟弟劝我自立为王,如今李秀成也劝我自立为王,这事儿要是传出去,假的也变成真的,我长八张嘴都说不清“”

.......。

曾国藩于是又去房间找李秀成,对李秀成斩钉截铁的说:

“”忠王....我对朝廷对皇上忠心耿耿,绝无二心,这些大逆不道的话,你可不能乱说,不然陷我于不义“”

“”你写的这些供词我肯定不能送到北京,必须它删掉“”

.......

可李秀成此时想法却变了。

可能是因为太平天国已经灭亡,李秀成没有什么留恋,也有可能李秀成想活着,激发了人的本能。

李秀成对曾国藩说:

“”总督大人....…现在天下未定,江南还有不少天国的旧部依旧在拼死抵抗,你若让我去,我必然让这些抵抗队伍归顺与你“”

.....

李秀成的话里无不透露着想要向曾国藩投降的想法,但是李秀成没有明说,而是暗示!

曾国藩听懂了李秀成的意思,可曾国藩不敢。

李秀成威望这么大,他要是出去再次反叛,振臂一呼,最少有十几万人追随,那就麻烦了。

再说现在太平天国已经灭亡了,曾国藩收李秀成还有何用?就算曾国藩肯收,朝廷也容不下李秀成。

所以曾国藩假装听不懂李秀成的话,而是回答道:

“”你们江南那些残余势力, 在天京城被攻破的那一刻,早已土崩瓦解,他们灭亡是迟早的事情“”

“”忠王你不要想别的事情.....你就好好的写吧“”

.......

然后曾国藩打开房门跨了出去,看门的士兵随即将门给拴上。

曾国藩回头望了一眼关押李秀成的房,突然停顿了下来,嘴角露出一顿阴冷的笑意,然后淡淡的说道:

“”忠王不忠......英王不英“”

.......

李秀成在供词里表示想要投降曾国藩的想法,不知道是有意的,还是故意的。

如果是故意的,那就是李秀成故意写一些对曾国藩不利的供词,他想在临死之前挑拨曾国藩和慈禧太后的关系,从而让朝廷处理曾国藩。

可惜曾国藩没上当。

可世间人不懂李秀成,认为李秀成不配一个“”忠“”字。

不管是真心还是有意,李秀成也为自己这个想要投降行为招来了后世的骂名,成为他为数不多的污点之一。

.......

曾国藩回到湘军大营之后对幕僚赵烈文,弟弟曾国荃等人说起了李秀成:

“”李秀成他写的供词必须要好生改,他写的东西对我们湘军非常不利“”

“”如果这些供词送到北京 太后必定认为我们湘军威胁颇大,大到对我们产生怀疑,那咱们这么多年的仗白打了“”

......

幕僚赵烈文也看过李秀成的供词,他也觉得有些供词问题颇大,其中一条劝曾国藩自立为王,这可是杀头的大罪。

所以赵烈文说:

“”李秀成此人不可留,更不能送到北京,估计北京的圣旨这几天快到了,咱们一定要趁圣旨到之前,把他杀掉,以绝后患“”

.......。

脾气暴躁的曾国荃很想杀李秀成, 见幕僚赵烈文说要杀李秀成, 他立刻拍手叫好:

“”杀了他.....这贼子拉去凌迟处死,以报国华在天之灵“”

.......。

(安徽三河镇之战,李秀成和陈玉成联手杀了湘军猛将李续宾和曾国藩的弟弟曾国华)

可曾国藩摆摆手,说道:

“”不可.....李秀成也算是个英雄,凌迟处死对他太残忍,等他写完供词,还是斩首吧“”

.......

1864年8月7日。

太平天国四十一岁的忠王李秀成被湘军斩首,头颅被盐包裹,腌制,最后被装在一个小木笼里。

然后有一名湘军士兵后背插着旗帜,提着装有木头颅的笼子,骑马跑到江南地区,一边敲锣一边吆喝:

“”逆贼李秀成头颅在此,供大家观看“”

曾国藩这样做,就是告诉江南地区的太平天国残余势力:

“”你们的忠王李秀成死了,反抗是徒劳的“”

李秀成的尸体埋在哪儿了?历史上没有记载,但我个人认为估计是埋在南京城雨花台附近。

........

讲完了李秀成,还有一个人没讲到那就是太平天国最后的核心人物幼天王洪天贵福。

.......

洪天贵福和李秀成走散之后,他的运气还算很好,跟随他的人不少,一路上收集了不少残兵败将。

他们一路逃命,逃到安徽广德。

这些人本来是想去湖州,可当时湖州离这里有几百里,而且听说李鸿章在攻打湖州,所以他们认为去湖州没什么用。

这时干王洪仁轩提议去江西,经湖北,再去陕西西安。

因为当时西安有一支强大的太平军,这支太平军就是英王陈玉成的部下扶王陈得才和启王梁成富。

西安的太平军拥兵二十多万,所以幼天王逃往西安也不失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