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过餐后,师徒二人一同回到家中。一进门,老爷子便关切地对洛言言说:“言言啊,你舟车劳顿的,先去好好休息一下吧。有什么事等睡醒了再说,你这突然回来,要说没点事,我可不信哦。”
洛言言心里想说不需要,她觉得自己其实不睡也没什么关系,但这些话到了嘴边却又被她咽了回去。因为她看到老爷子已经转身朝着屋里走去了,自己不睡,老爷子也要睡觉啊。
原本,洛言言并没有打算入睡,但不知为何,当她躺在床上时,一种莫名的困倦感渐渐袭来。她努力抵抗着这种感觉,试图保持清醒,但最终还是不敌睡意,缓缓闭上了双眼。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当洛言言再次睁开眼睛时,太阳已经西斜,余晖透过窗户洒在房间里。
她打了个大大的哈欠,伸了个懒腰,然后又在床上磨蹭了几分钟,才慢悠悠地坐起身来。
起床后,洛言言径直走向厨房,准备弄点吃的。然而,厨房里面并没有多少食材可供选择。
于是,她决定先去菜园子里看看,如果没有种菜的话,那就只能出去吃了,毕竟这会儿菜场早就关门了。
幸运的是,菜园子并没有荒废,里面的蔬菜依然长势喜人。洛言言走进园子,仔细挑选了一根鲜嫩的黄瓜和两个红彤彤的西红柿。有了这些食材,她就可以简单地做一顿饭了。
回到厨房,洛言言先将黄瓜洗净,切成小段,加入适量的盐、糖、醋和蒜末,拌匀后放入冰箱冷藏,做成了一道清爽可口的凉拌黄瓜。
接着,她又煮了热气腾腾的西红柿鸡蛋面,再煎了几片金黄酥脆的馒头片,最后从坛子里取出一些腌好的萝卜条作为配菜。
一切准备就绪,洛言言点亮了灯,端着饭菜来到院子里。夜晚的院子格外宁静,只有微风轻轻拂过树叶的沙沙声。她坐在石凳上,享受着这简单而美味的晚餐。
吃过饭后,洛言言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老爷子,她想邀请余姚一起去京市,既然目前余姚没有什么规划,不如跟着她去京市帮帮忙,那里有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说不定在京市余姚能找到自己的目标和方向。
除此之外,她心中还存有一个想法,那便是询问一下老爷子的意见,看他是否愿意一同前往京市,去那里走一走、看一看。
这些年来京市的变化可谓日新月异,出去走走既能领略这座城市的新风貌,又能顺便探望一下二师兄一家,毕竟他们已经有好些年没有见面了。
“容我考虑考虑吧。”老爷子略作思索后说道。
他在这里生活的时间颇长,起初确实有过出去走走的念头,但后来遭遇了灾年和运动,好不容易才安定下来,便也不再有离开的想法了。
然而,此时此刻,对于这个提议,他的内心其实是有些心动的。
别看他年事已高,但他那颗不服老的心却始终未曾改变。想当年,他年轻的时候可以四处游历,如今虽然年纪大了,可又何尝不能?
不过,要决定是否成行,也并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老爷子的心中仍有一些不舍,毕竟这里是他生活了多年的地方,有着太多的回忆和情感牵绊。所以,他觉得不必急于一时,可以再仔细斟酌一番。
洛言言也并不着急,“我已经请了几天假,可以等三师兄回来后,大家再一起商议商议。”
她是提前离开了,所以最迟后天,余姚也应该回来了。
本来,如果不是要等洛言言说事情,老爷子早就按捺不住性子出门去了。如今,既然事情都已经说完,老爷子便顺手拿起马扎,迈步走出了门去。
洛言言跟在后面一起出去了,来到了那棵热闹非凡的大榕树下。
夜晚的大榕树,宛如一个充满生机的小世界。树下,老爷子们正全神贯注地下着棋,棋盘上的棋子你来我往,杀得难解难分;不远处,还有两个摊子,一群人围坐在一起,兴致勃勃地打着牌,不时传来阵阵欢声笑语;而在周围,不少老太太们则悠闲地坐着,手持蒲扇,一边扇风,一边闲聊着家长里短。
和白天不同的是,一个特别的景象——大榕树的枝干上,挂满了小灯,犹如夜空中闪烁的繁星,将整个榕树装点得如梦如幻,还有足够的亮光。
她走到一旁的小卖部,买了一些瓜子和饮料。在与小卖部老板闲聊时,洛言言得知这些树上的灯是大家一起凑份子点亮的,每天都会按时打开,到点了再按时关上。
洛言言抓了一把瓜子出来,然后将剩下的递给了坐在一旁的老爷子,笑着说道:“光看他们下棋打牌多没意思啊,边吃边喝边看,才更有趣呢!”
老爷子欣然接过,笑着点头表示赞同。洛言言又转头问老爷子要不要吃串,老爷子摆摆手说不用了。
洛言言便独自一人走向旁边的烧烤摊点单,烧烤摊前,香气四溢,令人垂涎欲滴。
洛言言点了几串羊肉串、鸡腿、鸡翅,还特意加了土豆片和蘑菇,想让这顿宵夜更加丰盛。
等洛言言拿回来的时候,原本下棋和看下棋的老爷子们动作都变得缓慢了起来。他们的目光时不时地飘向洛言言手中的烤串,似乎在期待着什么。
洛言言注意到了这些目光,尤其是旁边的老爷子,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渴望。于是,洛言言微笑着走过去,递给老爷子两串,并轻声劝说道:“师父,您尝尝,腌的正好,刚烤好的,可香了。”
老爷子有些犹豫,但在洛言言的坚持下,最终还是收下了烤串。
洛言言注意到其他老爷子,她微笑着说:“各位爷爷,这烤串味道很不错,大家都尝尝吧。”说罢,她将袋子里的串串一一分给了其他老爷子。
“老余啊,你这徒弟可真是不错!”一位老爷子夸赞道。
“是啊,比我家那小子孝顺多了。”另一位老爷子附和着。
“我家的就更别提了,不朝我伸手要吃的就已经谢天谢地了,手里的吃的护得比什么都紧。”又有一位老爷子感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