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过了多久,一阵轻盈的脚步声从身后传来,随之而来的,是一股熟悉的、令人心安的淡淡幽香。
“王爷,夜深了,露重风寒。”
杨文菁的声音轻柔如水,她将一件织工精细的羊绒披风,轻轻披在了李唐的肩上。
李唐没有回头,只是将目光从深邃的夜空中收回,轻轻“嗯”了一声。
“你怎么来了?”
“我看王爷独自在此站了许久,有些担心。”
杨文菁走到他身侧,与他并肩而立,学着他的样子,眺望远方。
夜色下的兰州城,已经与一年前截然不同。
虽然还无法做到后世那种不夜城的辉煌,但在几条主干道和王府周边,一排排明亮的电灯已经取代了昏黄的灯笼,将街道照得清晰可见。
星星点点的光芒,汇聚成一片光的海洋,在这九世纪的暗夜里,显得如此梦幻,如此不真实。
“文菁,你看这片灯火。”
李唐忽然开口,声音带着一丝感慨,“每一盏灯,都代表着一个家庭,代表着一份希望。而我们的事业,就是要让这样的灯火,照亮整个华夏,乃至整个世界。”
杨文菁静静地听着,美眸中异彩涟涟。
她总是这样,沉醉于李唐那超越时代的宏大视野之中。
寻常男子,所求不过封侯拜相,开疆拓土。而她的男人,胸中装的却是整个文明的未来。
“王爷的宏愿,必能实现。”她轻声说道,语气无比坚定,“文菁不才,愿为王爷点亮其中一盏灯。”
李唐闻言,转过头,看着身边清丽脱俗的女子。
月光与灯火交织的光辉,洒在她白皙无瑕的脸颊上,宛如上好的羊脂美玉,温润而剔透。
她的眼神清澈而专注,倒映着他的身影,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他一人。
李唐心中一动,伸出手,轻轻握住了她微凉的柔荑。
杨文菁娇躯微微一颤,却没有挣脱,反而顺从地让他握紧,脸上飞起一抹动人的红霞,连耳根都变得滚烫。
“科学院和大学的筹备工作,辛苦你了。”李唐的声音温柔了许多。
“能为王爷分忧,是文菁的荣幸。”
杨文菁低下头,声音细若蚊蚋,“只是……只是其中涉及的学识太过浩瀚,许多东西,文菁也是边学边做,生怕辜负了王爷的期望。”
李唐笑了笑,捏了捏她的小手,柔声说道:
“无妨,这个时代,没有人比你更懂这些了。我交给你的那些书籍和资料,你慢慢看,慢慢消化。我们的教育体系,是要面向未来一百年,甚至更久远的,不必急于一时。基础一定要打牢。”
“嗯,文菁明白。”
两人就这样静静地站着,享受着这难得的宁静。
良久,杨文菁似乎鼓足了勇气,轻声问道:
“王爷,关于‘东方民族大学’,您……您真的打算让娜扎妹妹和尼孜姐姐她们来负责吗?”
她问得小心翼翼,生怕引起李唐的误会。
李唐知道她的顾虑,坦然道:
“不错。娜扎来自回纥,尼孜是契丹人,她们的身份,本身就具有非凡的意义。由她们出面,去接触和管理那些来自草原、来自吐蕃的贵族子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既是对她们的锻炼,也是我向所有非汉民族释放的一个明确信号——在西北,只要你有能力,愿意学习,就能得到重用,无论你的出身和过去。”
“可是……”杨文菁还是有些担忧,“她们毕竟……毕竟在学识上……”
“学识可以慢慢补。”
李唐打断了她的话,目光深邃,“但有些东西,是学识无法替代的。娜扎的聪慧灵动,尼孜的果敢泼辣,都是她们的优点。更重要的是,她们对我,对西北,有着绝对的忠诚。这就够了。”
他转过身,正视着杨文菁,语气变得郑重起来:
“文菁,你要记住,我们要做的是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事业。用人,不能拘泥于一格。西北大学和科学院,需要的是你这样严谨、求实的学者;
而民族大学,需要的则是娜扎和尼孜这样,既能理解我们的政策,又能与那些异族子弟打成一片的管理者。”
“你要学会与她们配合,而不是把她们看作是竞争者。你们每个人,都是我计划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长孙玥的政务才能,娜扎的亲和力,尼孜的执行力,还有你,文菁,你所代表的科技与知识……你们合在一起,才是我未来治理天下的核心班底。”
杨文菁听得心神巨震,她没想到李唐对她们每个人都有着如此清晰的定位和深远的考量。
她原本心中那一点点因学识而产生的优越感,瞬间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文菁……受教了。”她对着李唐,盈盈一拜。
李唐扶住她,柔声道:
“你们都是我最信任的人。我希望看到的,是你们互相扶持,共同进步。未来,你们要面对的挑战,会比现在大得多。”
正在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断了两人的谈话。
一名王府亲卫快步登上观星台,单膝跪地:
“启禀王爷,紧急军情!”
李唐的眼神瞬间变得锐利起来,放开了杨文菁的手,沉声道:
“讲!”
“东面急报!宣武、魏博、成德三镇节度使,突然起兵叛乱,合围洛阳!东都告急!同时,淮西节度使吴元济,亦起兵响应,切断江淮漕运,长安震动!”
“什么?!”
饶是李唐心性沉稳,听到这个消息,也不禁瞳孔一缩。
历史的车轮,终究还是碾压了过来!
元和削藩,这场大唐中晚期最后一次试图重振中央权威的战争,比历史上提前爆发了!
他很清楚,这背后一定有自己的原因。
自己坐拥西北,如同一头蛰伏的猛虎,虽然没有东进之意,但光是存在本身,就给了唐宪宗李纯巨大的底气。
或许正是因为有了西北这个“可靠”的后方,让那位颇有雄心壮志的皇帝,提前下定了削藩的决心。
然而,他显然低估了藩镇的实力和决心。
“朝廷的反应呢?”李唐迅速冷静下来,问道。
“回王爷,陛下已下令,命神策军出潼关,并征调河东、山南东道、忠武等藩镇兵马,驰援洛阳。但……但各镇似乎……似乎都在观望,出兵迟缓。”
李唐嘴角泛起一丝冷笑。
观望?这才是藩镇的本色。
他们巴不得朝廷和叛乱的三镇打个两败俱伤,自己好坐收渔翁之利。指望他们真心为国勤王,无异于痴人说梦。
“王爷,还有一份来自长安的加急电报,是陛下……亲笔拟电。”
亲卫从边说边将手中的文件夹双手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