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这次给大同城补充粮食跟武器弹药的事儿,冈部一郎中将本来还对眼前这个参谋长的印象非常好。
结果没想到他这么的不识时务。
自己上任驻蒙军司令官后的第一个提议就遭到他毫不留情否决,自己不要面子吗。
就算他对自己这个提议有不同意见,那也应该在私底下告诉自己,提醒自己,而不是当着这么多部下的面反驳自己。
脸色当即变得难看起来。
见周围不少部下开始看自己,冈部一郎隐藏在心底的那点儿好胜之心立刻被激发出来,看着面前还想继续说出反对理由的参谋长毫不客气批评道。
“参谋长……”
“我看你这是被独立旅给打怕了……”
“我们的二十六师团有两万多人,八路军独立旅顶多一万人,而且我们潜伏在他们根据地的行动队并没有全部被消灭,能抽调一半兵力去突袭平绥铁路线就不错了。”
“我们两万多精锐对付他们五千人,还有大量炮楼跟据点可以进行据守。”
“兵力优势,地形优势……都在我们手里,你竟然告诉我,二十六师团不是独立旅突袭部队的对手……”
“你是在跟我们说笑吗?”
面对冈部一郎中将的质问,参谋长直接变得哑口无言。
如果当着冈部一郎的面说二十六师团两万多精锐不是独立旅突袭部队的对手,无异于打压驻蒙军军心士气,司令官一个扰乱军心的帽子扣下来,别说参谋长的位置保不住,搞不好还会被送上军事法庭。
如果回答冈部一郎中将二十六师团两万多精锐完全有实力在铁路线上全歼独立旅突袭部队,不仅会让自己变得没有一点儿原则,反而还会助长司令官想要在铁路线上打围歼战的决心。
冈部一郎中将正在气头上,他可不管参谋长内心顾虑。
见参谋长不说话,就好像一个刚刚打败对手的公鸡,当即决定乘胜追击,看着参谋长一双眼睛继续问:“回答我刚才的问题。”
“二十六师团两万多精锐能不能依托铁路线上的炮楼跟据点消灭独立旅突袭部队。”
“司令官阁下,这场军事行动没您想象中那么简单?”参谋长决定换个角度回答这个问题,犹豫着开口。
但冈部一郎中将似乎跟参谋长对上了,完全不给参谋长解释机会,再次质问:“你只需要告诉我能不能……”
“我不想听那么多乱七八糟的缘由。”
“能……但必须在双方面对面的正面战场上……够了……”为了不被冈部一郎中将扣上一顶扰乱军心的帽子,参谋长只能硬着头皮点点头,然后就想把二十六师团可以打赢独立旅突袭部队的条件给说出来。
结果冈部一郎中将根本不给他解释机会,直接打断道。
“只要二十六师团两万多精锐可以打败独立旅突袭部队,剩下的问题都是我们在战斗过程中考虑的。”
“而不是连打歼灭战的决心都还没下,就因为各种担心而顾虑重重。”
“这件事儿就这么定了……”
“二十六师团暂时不撤离平绥铁路。”
“参谋部马上制定相关作战计划,我要在铁路线上重创独立旅突袭部队,打几场歼灭战以后再撤退。”
“你刚刚说只有在正面战场上,二十六师团才有绝对把握消灭独立旅突袭部队,那我们就想办法逼独立旅突袭部队跟我们硬碰硬打阵地战。”
“至于怎么逼,如何打,那就是你们参谋部门的事儿。”
见冈部一郎中将已经下定决心,参谋长内心虽然还是充满顾虑,但作为部下他只能领命。
…………
大盘沟炮楼是平绥铁路沿线一个非常普通的炮楼,驻守着二十六师团一个加强中队跟铁道守备队一个分队和一个排的皇协军,总兵力将近三百人。
两侧四公里外各有一个同样大小的炮楼。
沿着铁路线再往两侧走四五公里就是两个据点,各自驻守一个满编步兵大队小鬼子。
中队长是个非常狂热的武士道,非常向往战争,希望能在战斗中立下功劳,晋升大队长。
刚刚过去的十多天时间,中队长带着麾下两百多人一直守在炮楼保护铁路线安全,对于向往战斗的他来说简直憋坏了。
得到后勤辎重部队马上就要送完粮食跟武器弹药的消息后,中队长非常高兴。
在他看来,只要部队离开大盘沟炮楼就能去外面执行作战任务,自己就能在战场上捞到各种功劳。
想法是美好的,但现实非常残酷。
最后几车物资还没通过铁路线送进大同城,他就收到部队暂停撤退的命令。
这对于渴望战斗的中队长来说无异于一个巨大打击,通过电话连续跟上级确认了好几遍才相信这道命令。
“长官……司令部给我们二十六师团的作战任务是进驻大同城,报复绥远独立旅,肯定不会让我们长期驻守大盘沟据点……”副官见中队长脸色越来越不好看,马上说出自己想法。
“之所以让我们暂停撤退,说不定这里就有大仗等着我们,否则保护铁路线的任务完全可以交给铁道守备队。”
就在这时,急促的电话铃声再次传到副官跟中队长耳朵。
得到中队长点头示意后,副官赶忙抓起话筒。
听了不到半分钟,脸上的严肃表情就被笑容取代,放下话筒就满脸激动报告:“长官……”
“这里真有大仗等着我们……”
“联队指挥部命令:让我们明天天一亮就以炮楼为中心在周围建立防御阵地。”
“独立旅主力有突袭平绥铁路线的迹象,一旦我们遭到围攻,必须依托炮楼坚持到增援部队到来,再内外夹击消灭突袭我们的独立旅主力。”
“如果我们没有遭到八路军突袭,友邻炮楼遭到突袭,我们立刻出兵增援友邻炮楼,务必把独立旅突袭部队消灭在平绥铁路线上,给八路军独立旅一个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