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唐:穿越李恪,配角怎么当皇帝 > 第584章 经历过,所以才懂得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84章 经历过,所以才懂得

说到底,宝音公主这样的小姑娘,还是太年轻了一些。

加上又是草原长大的性子,藏不住心思,经不住袁天罡这般温和又带着敬重的 “求教”。

心里刚才那点窘迫,很快就烟消云散了,只剩下实打实的坦诚...

她小手一挥,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声音又恢复了往日的直白。

“其实……其实袁先生这个问题,也算是撞到了我的刀口上。”

“你们应该也知道,我的部落薛延陀,虽然在漠南草原一开始也算不上大部落,实力弱小,只能依附突厥,在夹缝中求生存。”

在说到自己的部落时,宝音公主收起了方才的扭捏,小脸上的表情也深沉了几分,带着一丝独有的坚毅和认真。

“那时候虽然突厥颉利可汗,总想着吞并我们,今天要征粮,明天要抽丁,但父王为了生存,也只能选择隐忍,甚至主动献上部落最好的战马和皮毛,以便换取一时的安宁。”

说到这些屈辱的经历,宝音公主双手无意识握紧了拳头,眼神飘向北方,仿佛是看到了那些艰难的回忆。

“好在后来不久,突厥颉利可汗内部发生了政乱,我父王联合附近的回纥、拔野古、铁勒、回纥等九姓部落共起反抗。我父王因此受到北边铁勒诸部的拥护,共同推举为可汗。”

听到这,袁天罡也是频繁点头,向来关注政治时事的他,自然早已听闻薛延陀崛起的往事。

他抚须颔首,眼中带着几分赞许道。

“你父亲夷男可汗能在绝境中隐忍待机,又能联合诸部一举破局,这份谋略与魄力,实在令人钦佩。”

宝音公主脸上露出几分骄傲,握紧的拳头缓缓松开,语气却又沉了下去。

“可你们不知道,就算有回纥、拔野古等十五个部落推举我父王为可汗,而我父王在拥有7万部帐,控弦之士十数万的情况下,依然不敢称“汗””

谈到这,她话锋一转,话题又回到眼前的事情上。

“方才听袁先生说要拿传国玉玺,盖上几章文册,留待以后以防万一,我一下子就想到去年。”

“直到燕王李恪的父亲,大唐皇帝李世民,派遣游击将军乔师望,带着盖有大唐皇帝印玺的册书,赐他为真珠毗伽可汗,赠给他鼓纛,我父王,这才敢在郁督军山下立牙帐,正式称“汗”!”

直到这时,宝音公主抬头间,才带着一丝郁结的微笑道。

“也正是因为亲身经历过这样一遭,我也才能够猜到袁先生的策略,也真真切切明白,有时候一纸册书,能有多大的分量!”

宝音公主将杯中微凉的茶水,一饮而尽,语气里带着亲身经历后的笃定。

“像我父王夷男手握十万铁骑,诸部拥护,在没有大唐皇帝印玺的册封下,终究名不正言不顺,连称汗都要瞻前顾后 ,怕突厥反扑,怕其他部落不服,更怕引来天下非议。”

“可那纸盖了印玺的册书一到,一切都不一样了。”

她眼中闪烁着某种光芒,像是又看到了当时父亲夷男,接到大唐册书兴奋的场景。

“可有了大唐的认可,有了那枚册书做凭证,周边部落这才纷纷前来朝拜,我们薛延陀也才算真正站稳了脚跟。”

她看向袁天罡,语气又恢复了直白通透。

“所以我一听见你说要拿传国玉玺‘留后路’,立刻就懂了!虽然说现在和未来的燕王,他的处境,可能不像我父王当年,但也容易被人扣上莫须有的罪名。”

“而这枚传国玉玺是大唐最尊贵的权利象征,盖了它的文书,就是最硬的‘凭证’。将来燕王遇到了什么难以解决的困难,拿出来说是皇帝或先帝的意思,那些想害他的人,就算心里怀疑,也不敢轻易造次,能够留下破解时局的机会。”

宝音公主摊了摊手,说得干脆。

“说白了,这和我父王当年靠大唐印玺立威是一个道理!只要有了这层‘名头’,就能给燕王争取到缓冲的时间!”

袁天罡听得这,连连抚掌,眼中的欣赏之色是愈发浓厚。

“公主以自身经历参透其中关键,实在是聪慧过人!传国印玺之重,不在其形,而在其背后的权威与认可。”

“你父亲借大唐册书稳固部落,老朽欲借盖有传国玉玺的册书护燕王周全,正是同一个道理。”

到了现在,有了宝音公主这番结合亲身经历的直白解读。

张英男和阚冷玉也彻底拨开了迷雾,脸上的惊悸与犹疑尽数散去。

只剩下豁然开朗后的坚定拥护。

张英男适时的站起身来,她朝着袁天罡拱手一礼道。

“袁先生,那看来,我现在的任务就是去取出那枚传国玉玺,以备先生使用?”

袁天罡闻言,缓缓颔首,眼中带着笑意道。

“正是如此。只不过,大当家...”

说到这,袁天罡顿了顿,等到张英男的眼神再次看来,他才继续沉声道。

“除了传国玉玺外,还要三份两尺长的上等素帛和一份特制的朱砂印泥。”

“素帛要选蜀锦所制,细密柔韧、不易腐坏,还得是皇室专用的明黄色。”

袁天罡指尖轻点桌案,细细叮嘱。

“至于朱砂印泥,也不是市面上的那种寻常货色,需要西域进贡的朱砂,混以麝香、珍珠粉研磨,再用陈年松烟调和,盖印后色泽饱满,历久不褪,隐隐透出一股异香,这是皇室印泥和普通印泥区分的关键。”

“也是辨别真伪的核心,懂行的人一看颜色便知,大唐皇帝旨意的真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