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湖心有个小岛 > 第387章 心物一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先生,如果我与寺里结了缘,是不是也可以来这里读经?”汪如雪问。

“这个我就不知道了,你得去问方丈。”李二狗答道。

“为人读经提供方便,不也是弘扬佛法吗?”汪如雪道。

“理是这个理,但是寺里有寺里的规矩,这个还得方丈说了算。”

“小雪,我劝你还是别捐了,要捐还不如捐给希望工程,多帮助几个孩子读书。你又不出家,读那些破经——”

‘有啥用’三个字还未出口,刘晓倩就觉得在人家佛门说这个话似有不妥,况且人家读经的李二狗就在旁边呢。因此,她生生地把后面的三个字给咽了回去。

她向李二狗伸了伸舌头,尴尬一笑。

李二狗也不在意,拿起案上的一本经书开始阅读起来,把那四人晾在一旁不予理睬。

“小雪,天色也不早了,要不,我们回吧。”刘进儒提议道。

“我的脚刚治好,还不能走山路啊。”汪如雪道。

“我们先看看能不能搭个下山的车,如果没有,我来背你。”

“不用了,现在你自己也是病号。一会我还要和方丈谈捐款的事,今晚就不走了,我要在这里住一宿,明天再回去。要不,你们先回?”汪如雪道。

“小雪,你是认真的?”刘晓倩道。

“嗯。我已经决定了。”

没办法,人家自己的钱,爱怎么花怎么花。

刘进儒觉得,汪如雪一定是让鬼迷了心窍了。

人有可能因为一件事而喜欢上一个人,也可能因为一个人而喜欢上一件事。

汪如雪本是一个从不关心佛教的人,但是因为李二狗,她竟然对佛经有了兴趣,她想了解一下那里面到底有什么魔力,能够让这么一个人为它如此痴迷。

在别人看来是不可理解的,但在汪如雪看来,这非常合乎逻辑。她觉得李二狗这浑身的优雅气质很可能就是从那经书里念出来的。

刘进儒发现,就算李二狗已有家室,也不妨碍汪如雪对他继续有想法。

汪如雪也清楚自己的那点小心思是不可能有结果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她就是想了解李二狗,想窥探他身上的秘密,她想知道到底是什么,会让他有如此巨大的魅惑力。

她觉得,那不是因为钱,也不是因为帅。而是他浑身上下散发出来的一种无名的气场,是他眼神中流露出来的深邃与智慧,那是一种修养,一种心性,一种脱离了低级趣味的清静与神秘,是一种可以俯视众生的层次和态度。

她也想走进那样的世界,感受那种境界,体味不一样的超凡人生。

说实在的,新鲜和好奇才是主要原因。她告诉自己,这与情爱无关。

“那我也留下来陪你吧。谁让我是你同学呢!你敷脚也得有人伺候啊!”刘晓倩见汪如雪不走,决定留下来陪她。

“我今天也不回去了,我想跟李先生学学佛经。我听说学佛之人,都喜欢渡人,李先生,你应该不会反对吧?”杜勇征道。

“当然不会。不过我的水平有限,不一定能帮到你。”

刘进儒见汪如雪不走,也不想走了,于是他故作勉强地说:“唉,你们都不走,那我一个人还走啥呀,我也留下来陪你们吧。”

杜勇征看出来了,李二狗不是凡人。一个人这么有钱,还能这么安静地在这么僻静的地方读经,绝对是个修养极深的人。

虽然他也从未读过佛经,但他觉得既然李二狗样的能人都诚心敬意地读,里面绝对不是所谓的宗教迷信那么简单。

“李先生,你能不能给我讲讲,你又不出家,为何对读经有兴趣?”杜勇征道。

李二狗知道杜勇征是真的感兴趣,并不是像刘晓倩那样,问这个是另有目的。

“那你为什么要读书呢?”李二狗反问。

“为了获得知识呀!”

“我读经是为了获得智慧呀!”

“佛经里有什么智慧?”

“有般若智慧。”

“什么是般若智慧?”

“它是一切智慧的本源。就像你们说的,哲学是一切科学的科学。它不是具体的知识,却是对这个世界最本质的认知,是根本智。它不是靠学得到的,也不是靠思得到的,而是靠习和悟得到的。”

“习是什么,习不就是学习吗?”

“学是学,习是习。”

“噢,我知道了,习是指复习,也就是要反复地学才能悟。”

“习可不是指重复地学。习就是习,它是实践,是修,是内求的实证。”

“人都说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要是真能做到无心,那就离悟不远了。可惜,和尚念经,极少有人能做到无心。”

“既然无心,那还怎么学?”

“有心学道,无心得道。”

“都说得道,那道是什么?”

“道嘛,本不可说。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是主宰这宇宙的最为根本的东西,没有一个概念可以跟它平行,可以与它类比。凡能描述的,都是它的表象,而且只是部分的表象。”

“它是自然法则吗?”

“自然的法则,只是它的部分。”

“可是,这不科学。”

“为什么要科学?”

这句话把杜勇征给问住了,是啊,为什么要科学?

“不是所有的东西都需要科学解释吗?”

“科学解释不了的事情多了。再说了,科学的认知一定是正确的吗?牛顿力学不也曾被奉为经典吗?”

“科学是能被证伪的。科学的认知是可以不断进步的。而宗教不是。”

“能不能证伪取决于人类的认知。你跟夏天的虫子谈冬天的冰,它也觉得是不能证伪的。因为对它来说,冬天都是不可想象的。但是等虫子进化成为人,就能理解了。冬天有冰这件事,是可以被证伪的。反之,关于宇宙诞生于一次大爆炸的理论,却是无法证伪的。你说它是不是科学呢?它跟庄子所说的,‘有不能生于有,而必生于无’有什么区别?数学上的一些逻辑和命题,其实也是不能证伪的,但是大家认可,作为公理,就科学了。着名的几何第五公设就是例子,你说它科不科学。”

杜勇征没想到李二狗还懂这些。他一直认为信佛的人都是缺少科学素养的,真正理解科学的人,是不可能相信宗教那些东西的。

事实证明,李二狗对科学很清楚。

杜勇征有点懵。

李二狗继续道:“科学是可以证伪的,正因为如此,科学结论从来不是‘绝对真理’,而是‘当前证据下最可靠的解释’。但是佛学不同,它是可以证实的。科学是外求法,所以越研究越广越细,它需要不断积累前人的经验。而佛学是内求法,越研究越深越简洁。但是它需要亲自修习,别人的成就你无法借用,人人都只能靠自己。”

在一旁的刘进儒一直在认真地听,因为他想找李二狗话中的漏洞。结果听了半天竟然没找到,反而听得入了迷,忘记自己原来的目的了。

书呆子就是书呆子。他竟然觉得李二狗说得还有点道理,甚至还比较新鲜,真的是连立场都不要了。

“我听说,相信宗教的人都是唯心主义。你认为,我们的这个世界是唯物的,还是唯心的。”刘进儒找到一个切入点问道。

“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统一一下概念,心既不是心脏,也不是大脑,而是指人的意识。而物是指可以被意识感知的存在,不是指物的相。如果物不能被感知,则会陷入不能证伪的伪科学。你同意吗?”

“同意。”

“既然如此,物就必须是可以被意识感知的,因此,不可能挪开意识谈物质,也就是说物质不是客观存在,一定是主观存在。而意识本身却变成了客观存在。因此,意识反而更具有客观存在的属性。”

“既然意识本身都具有物质属性,那么不是更能证明这个世界是物质第一性的吗?”

“非也。物质和意识的概念本不存在,是人类用分别心强行造出来的概念。它们都生于无。比如我们问什么是水?你说它是无色的,那空气也是无色的;你说它是透明的,那玻璃也是透明的;你说它可以流动,那酒精也可以流动;等等。其实,我们说的都是水呈现出来的相。水到底是什么,你根本没有办法说清楚。”

“我认为可以说清楚,从微观上讲,水是由两上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结合形成的一种化合物。”

“呵呵,你认为这样就说清楚了?那2个氢气分子和1个氧气分子放在一起为什么不是两个水?”

“它们之间还需要化学键结合。”

“好。那么水分子与水分子之间是分开的,还是会粘连在一起的?水里为什么会有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它们分开了,还是水吗?”

“水会电离。”

“其实,水分子并不稳定,它的构成也并不是分子那么简单。”

“我承认。但是从总体上来说,这个分子结构基本上是没问题的。”

“那它们长啥样?是如何结合的?什么颜色?什么味道?软的还是硬的?尺寸多大?你能说清楚吗?”

“我能。水不吸收光,所以无色。”

“错,水只是几乎不吸收可见光,它吸收红光和紫光。如果你是对红光和紫光敏感的生物,就能发现,它并不是透明的。水透明,只取决于人类有限的感知能力。”

杜勇征非常震惊。李二狗所说的这个知识点他完全不清楚。

李二狗接着说道:“光只是人类的一种感知。准确地说,那应该叫‘人类可感知的电磁波’。事实上不同的生命,可感知的电磁波波长范围并不相同。它们看到的这个世界和人类大相径庭。只能说,同样的事物,在不同的个体面前,会产生不同的相。而且,颜色这种概念,只是我们的六根之一——眼睛这台仪器,通过它的生物透镜将可见光处理过后,打在视网膜上,产生生物电流,通过神经传导到大脑而使人产生的一种感觉。经过了这么多道的处理工序以后产生的颜色概念,你认为它还是水的什么本质的属性吗?”

这一通分析,完全颠覆了杜勇征和刘进儒的世界观。

“我知道了,味觉也是一样的道理。不过水分子的形状和大小我能说清楚。我们知道水的分子结构模型,也知道它的原子间平衡点的平均距离。”刘进儒道。

“你错了,从来不会有人见过水分子的模样。更不可能说清楚它的长相。况且,就算你看见了,也不是真的,那只是被科学仪器和人的眼睛处理过后表现出来的相。再进一步讲,氢原子是什么样子的?电子、质子、中子是什么样子的?谁能说清楚?能说清楚的,都是它们的相。它们本来的本质是什么,没有人能说清楚。那些电子都是乱跑的,你说分子有尺寸,怎么可能?!”

“虽然分子的大小是波动的,不确定的,但是从统计学上看,它是有平衡点的,可以看作是在平衡点附近振动,我们可以把平衡点当作量度它们大小的边界。”

“你认为原子、电子就是不断运动的小球吗?那没有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质量的运动会产生引力波?物质为什么可以和能量相互转化?”

两位博士面对李二狗的问题,一脸懵逼。说实在的,他们只是机械工程学的博士,根本不是研究基础物理学的博士。这些问题在他们所学的教材上没有。他们的大学物理,只是学了简单的相对论,连量子力学的一些知识都是他们看课外书学的,如何能回答李二狗的这些问题。

李二狗总结道:“事实上,物质,就是波动的能量。现在不是有最新的弦理论吗?认为一切基本粒子都是振动的弦,是波函数的特定解。这就等于说,物质都是以波的形式存在于广大的空间。看上去不相接触的两个物体,其实它们的场是相互纠缠交织在一起的,物质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引力就不奇怪了。事实上,这已经接近色即是空的说法了。《金刚经》里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心经》里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换个概念就是:物质就是能量,能量就是物质。再换一下,粒子就是波,波就是粒子。再换一下:物就是心,心就是物。你说意识和物质有什么区别呢?所以,心物无二,本是一元。一般所谓物由心造,其实说的是相由心生。心能转物倒是真的,意识可改变能量场的分布,因为那不过是物质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已。卡西米尔效应证明,真空中存在量子涨落,能产生正反物质和能量,这正是对庄子‘无中生有’理论的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