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时摩天楼建筑群的景观灯已经熄灭,高楼中零零星星亮着的一些灯,像是黑暗中的眼睛。
玩着微信的方自归毫无睡意。
方自归在群里批判顾教授的奇文,顾教授却高挂免战牌,他失望之余,忽然想到美学家聊科技创新就是个笑话,谁知又突然跳出来一个裴教授,口味也非常重,既然到了这个份上,他哪怕一夜不睡觉也要把话说清楚。
十点多的时候,云儿催方自归睡觉,方自归说自己还在微信群里打官司,云儿检查了一下方自归的微信,感觉这个官司意义确实有点儿重大,就特批方自归这一晚可以晚睡。云儿之前看过这几天发生在咖啡馆微信群里的论战,觉得方自归说的那些话符合自己的审美,看完后还对方自归说:“老公,你真棒!”
方自归正分享佛学的科学性,已经打了一堆字,重口味的裴教授突然跳了出来,方自归想了想,决定先把西线的仗打完,再跟裴教授打东线战役。哪怕裴教授能够调动空军和水军,他本尊也像顾教授一样突然空降到群里,方自归腾出手来也照打不误。
本来无一物 23:51
现代天文学对宏观宇宙复杂构造的描述,现代量子物理学对微观粒子的研究成果,对于能量的转变,以及转变过程之间的层次,到将来可能产生结果,如果你能够了解的话,你就知道《华严经》的《华藏世界品》并非幻想出来的神话世界。近现代的量子论、相对论、亚原子物理学、宇宙学研究取得的成果,给佛学增加了很多实证。比如着名的双狭缝实验,就证明了粒子行为会因为人的感知和意识发生改变。
林德才 23:56
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有许多值得商榷和改善之处。民族性就是道德。举反腐败为例,惩治腐败并不能根除腐败,建立完善的社会制度是一种办法,但根本的办法还是要从文化入手。
中国的三个主要宗教:佛教、道教、儒教,对中国人形成今天这样的心理状态和道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林德才 00:11
道德的源头是信仰。没有信仰就没有道德底线。信仰是一个人活着的精神寄托。没有真正的信仰,人们就没有正义感责任感,就会无所顾忌,无所敬畏,无有廉耻。信仰指向的是“意义”,并赋予人的生命以意义。因为人的存在是需要意义的。信仰不是现实的,而是超现实的;不是经验的,而是先验的。信仰是人对于无限、永恒、生命的终极价值与意义的追求。信仰必须是由衷的、自觉自愿的、认可、相信、敬仰、崇拜和追求。依靠强迫、利诱、欺骗不能产生真正的信仰,也不能维持和改变信仰。信仰与道德的短缺,归根到底是自由的短缺。
阿鸣三零 00:12
如林先生所言,我没宗教信仰,那想必我也没道德底线了?
以点概括面得出结论,这论证方法让很多人都能成专家了。
阿鸣三零 00:14
历史上,这些信奉上帝的同学入侵其他国家,烧杀奴役也不少,如果也说这是爱的方式,这爱得也有点特别
阿鸣三零 00:15
哦,也会,小日本入侵中国也说是来解救中国人民,建立大东亚共荣的
林德才 00:16
唉,还是文化的原因。我们的很多同胞,动辄指责人家搞侵略,有的也没弄清真相,却对基督文化孕育出的优秀人格,视而不见。
……
本来无一物 00:43
近几百年的西方哲学,我个人以为并没有超越两千年前就出现的佛学。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只是佛学的初级阶段;叔本华的《做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只是摸到了“万法唯心造”的门槛,他认为人生就是痛苦的悲观主义,也只算搭到小乘四圣谛中“诸漏皆苦”的边;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被称为划时代的认识论,说“物自体”不可认识,大乘中观学派早就说“物自性”是没有,只有“空性”;还有黑格尔、胡塞尔、海德格尔的现象学和语言哲学,大乘唯识学派早就讲得清清楚楚了。
本来无一物 00:47
光是佛教一门的智慧,基督教便难以望其项背,儒释道联手,何其博大精深,岂是一本二指厚的《圣经》所包含的那点道理,可以相提并论的?看完裴涯洲这篇“振聋发聩”的宏文,振得我没有发聩,只有发笑。
海洋 00:47
裴教授一思考,本来兄就发笑。[捂嘴]
阿如 00:49
我认为裴教授的文章值得国人深思。中国的佛道儒哲学是时候需要反思了,要留其精华去其糟粕。
林德才 00:51
现在中国已经没有了信仰
本来无一物 00:53
本人敢有把握地说,1000年以后,随着世界交流和融合的加深,如果能够形成一种所谓的世界文化,这种文化,一定更像宽容的以儒释道为代表的古代中国文化,而不是更像排他的好斗的以基督教为代表的古代欧洲文化。
本来无一物 01:01
当今世界的主题是什么?和平与发展。如果再加一条,我以为应该加上环保,因为如果地球的环境被破坏了,人类能否生存下去都是一个问题。既然和平、发展、环保是世界的潮流,咱们可以看看哪种宗教是最顺应世界潮流的。
本来无一物 01:11
世界上的几大宗教,哪个是最崇尚和平的?是佛教,只有佛教没有过与任何哪个宗教打仗的记录。哪个是最崇尚发展的?我以为是儒教,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哪个是最崇尚环保的?当然是道教,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佛教的世界和平、道家的环境保护、儒家的社会和谐与发展这些思想加在一起,是对世界多么大的贡献!
本来无一物 01:18
不要因为中国近代落后,就把责任全推在文化身上。其实最大的问题,是科学革命没有在我们这块土地上发生。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有糟粕,但更多的是精华,让我们先深深拥抱一下科学试试,这本来就与儒释道不悖,恐怕你会发现,我们传统文化中的大部分都不用动,我们国家就可以复兴了。
本来无一物 01:24
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说,自有人类以来,只是到了现代,人类的生存才首次成了悬而未决的问题。
伊人 01:24
@本来无一物 印象中你还是十多年前的样子
手机屏幕上突然跳出来一行“印象中你还是十多年前的样子”,方自归一下怔住。
伊人出现时,方自归正在手机上慷概激昂地打字,正打到“为了使人类得救,我们之间虽然存在着各种——”。
现在已经凌晨一点多了,方自归心想,这是哪个女人不怕第二天黑眼圈,长时间地默默地看着自己在群里发言,然后突然说出这么奇怪的一句话来?
在这个群里,方自归认识的人只有程果,这个叫“伊人”的人,方自归不认识,也从未在群里有过交流。她是谁?是潜伏在群里的一位mbA女同学吗?
不,不是mbA同学,方自归心想,自己是零四年mbA毕业的,到现在正好十年,不会说出“你还是十多年前的样子”这么一句话来。
那么她是谁?
伊人的微信头像很特别,是一束手绘的白玉兰,黑线条白底色,特别显眼,所以方自归此时意识到,伊人是在群里发过言的,只不过方自归发言的时候,聊得都是比较宏大的主题,而伊人恐怕对宏大主题不感兴趣,她就不发言。
方自归努力搜索记忆,依稀记得,群里有聊职场人际关系和亲子教育的时候,伊人有过发言,伊人最近还在群里贴过一篇文章,题目好像是《论东方美的自我实现》,但对于这一类不够宏大的主题,方自归没有点开来看。
问题是,方自归的微信头像是一张白纸,微信名是“本来无一物”,微信朋友圈是四大皆空,里面什么内容都没有,这位伊人,怎么就知道在这个微信账号后面批评顾教授和裴教授的人是谁呢?她怎么就敢说“印象中你还是十多年前的样子”呢?
方自归满腹狐疑地看了一会儿伊人的头像,终于点开了伊人的微信,看到她的“地区”确实是“上海”,个性签名是“芳贞只合深山,红尘了不相关”。
方自归心里突然涌上来一种异样的感觉,心跳不觉加速,再仔细看微信号,是“wxid_shluwaner999”。
shluwaner?
点开伊人的“个人相册”,方自归看到了个人相册的封面照片。当方自归看清楚照片中那个站在花丛中的女人的脸,方自归的脑袋像是突然被电击了一下,一阵发麻,浑身的血液似乎都往头上涌来,后背瞬间就渗出一层汗。
夜深人静,方自归听到自己的心脏在“扑通扑通”地快速跳动,
照片中,以黄色为主色调的花海绵延到远方,花海中夹杂着一些白色和紫色的花朵,花海的尽头,是两段从两边向中间缓缓下降的浅绿色山坡,两座山坡的轮廓在地平线的中心位置相交,把远处蓝色的天空切割成倒三角的形状。蓝天上飘着几朵淡淡的白云,花海中的女子回眸微笑,手里拿着一束鲜花,她上身穿着一件大红色对开圆领薄毛衣,毛衣的衣襟敞开着,能看到里面白色的圆领衬衫和白皙的脖颈。
方自归停在手机屏幕上的手指微微颤抖,仿佛连最细微的移动都变得异常沉重。心依然在狂跳,难以言喻的情绪如潮水般涌上来,淹没了所有的思绪。那些关于文化的激烈辩论,变得模糊而遥远。
在心底深处尘封已久的画面,在方自归的脑海中迅速闪过。那些年少时的欢笑与泪水,那些梦想与爱情的纯真对话,鲜活地跳跃起来,带着甜蜜与苦涩。
一种难以置信的感觉。
方自归看着手机屏幕上,觉得这好像是一场幻觉,又生怕是一场幻觉。伊人朋友圈里的那些照片,如同密码般一一解锁了深藏的记忆。他闭上了眼睛,深深吸了一口气,然后再睁开眼睛。
手机屏幕上,金色的阳光洒在女子绰约含情的脸上,使这张微笑的脸在半披肩黑发的衬托下,显得有点儿耀眼。那确实是卢莞尔的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