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他是一个潜力股 > 第484章 我的意料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杨红玉看到春花这么关心自己的身体,真没有想到,这么大意的人,竟然还有这么细心,真是令他感动。

“春花,我这个人心里也是有底线的。咱这么大岁数了。红胜请我去吃饭喝酒,那是人家心里有我这个大哥。咱喝多了酒自己难受,还可能给人家增添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红玉,你这么想就对了,你在家喝点,我从来不限制。也不担心你喝多酒。”

“春花,今天晚上你们喝酒的气氛还好吧?”

“红玉,你说张江这么安排,在咱们方圆十几里都是独一无二的,你说他们能不高兴吗?只要他们吃的满意,喝的开心就行了。”

春花又反问红玉,“你们几个今天晚上也是很开心吧。”

“今天晚上海涛是主角,我是配角。红胜把我请过去也是给了我很大的面子。我也听出了他们的说话,也有让我不满意的地方。当然我也说了一些提高自己自信的话。”

春花一听,急忙问道。

“他们说什么话了,让你不满意。”

杨红玉把整个喝酒的细节给春花叙述了一遍。

春花听完之后,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红玉,你不应该有那种想法。既然红胜请你去吃饭,心里没有恶意。他们三个人都是村干部,所讨论的事说的话应该和你没有任何关系,更谈不上他们从心里看不起你这个人,我认为还是你想的太多了。”

春花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了解杨红玉这个人的性格,心胸狭窄,个人的自尊心又特别强。什么事就是认准自己的观点。

他既然这么说,显然是自己的心里还处于狭小的思维之中。春花说完了之后,又怕杨红玉不能接受。

她又温情地说道。

“红玉,我说的有道理吗?”

每个人自身的缺点,有的人可能认知到。只是不愿意承认,有的人确实却错误认为是经验和真理。

杨红玉就属于第一种类型的人。

“春花,你这么说,我还真认可。”

海涛站在旁边就像一个孩子似的听着两个人的交流,真没有想到,这是我第一次听到爸爸和妈妈这么交流。

“妈,把我的想法当场也说了,他们三个人都认可。明天红胜带着我去乡政府给领导汇报。”

春花想,这是见领导的一次好机会。

“海涛,那你就去吧,也见识一下领导。”

海涛听妈妈说这也是见领导的好机会,心里就产生了异样的想法。

乡长在当地来说,就是老百姓的“父母官”。

作为生长在大山区里的农民来说,见了“父母官”那也是比登天还难。

但是,春花并不知道,海涛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南方城市,见到过各种级别的领导也不少。

“妈,我在上高中的时候,我也见到过县教育局的领导,也见到过县工会的领导,我在南方见到过不少的领导。”

“海涛,那个时候你见到的领导可不是面对面,这次可是和领导直接见面交流了。你在说话方面还是要注意把握分寸。”

“妈,我知道了,你就放心吧。”

山村的早晨薄雾缭绕,在青山绿水间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芬芳。

微风轻拂,一棵棵大树也失去了以往那种飘洒。

一阵电话的响起,惊醒了正在熟睡的海涛。

“杨叔叔。”

“海涛,我听着你的声音好像还在还没有起床吧。你没有忘记咱们去乡政府的事吧?”

“杨叔叔,我没有忘,咱们几点走,我马上起床。”

“海涛,你起床吃点早饭,我过去接上你就走。”

杨海涛放下电话,立即起床向大门口走去。

“海涛,你干什么去?”

“妈,红胜叔叔过来接我去乡政府呀。”

“你这个孩子,也没有告诉我几点走,我给你做点儿早饭。”

“妈妈不用做了,早晨我不吃饭。”

春花也跟着海涛来到了大门口。

不一会儿,杨红胜骑着一辆摩托车过来了。

“嫂子,你真是把海涛举上天了,这么点小事你还送他。”

春花听了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了。

“红胜兄弟,海涛没有吃早饭,我让他回去吃点儿饭。”

“海涛没有吃饭呀,咱们不着急,海涛快回家吃点儿饭。”

海涛眯着眼睛笑着说道。

“杨叔叔,现在的年轻人有几个吃早饭的,反正我是没有吃早饭的习惯,咱们走吧。”

海涛说完把大腿一撩骑上了摩托车。

“杨叔,咱们走吧。”

摩托车行驶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杨海涛回忆起小时候爸爸骑着三轮车带着他去县城的情景。

这就是大山深区农民的生活特性,出门办事骑上一辆摩托车,也许就是最好的交通工具了。

摩托车极速的行驶在山路上,海涛骑在后面一门心思抓住扶手,风不停的吹动着他的全身,似乎都忘记了颠簸。

“海涛,你习惯吗?”

杨红胜一边骑一边问道。

海涛只听到有说话声,并没有听清说了什么。

“杨叔,你说什么?”

“我问你习惯吗?”

“我习惯,我觉得咱们这好像是骑着摩托车兜风很刺激。”

“海涛,你扶好,咱们来一次真正的兜风。”

海涛两手紧紧抓住扶手,两腿夹住后架,瞬间感到摩托车一下提速很多。

看来杨洪胜叔叔不愧是当兵退伍的一名战士。

已进入“不惑之年”的他,仍然有一股闯劲。

人毕竟要有一点精气神和闯敢闯敢干的气质,但是杨叔不是专业车手,这种做法还是不可取的。

半个多小时,杨红胜驾驶摩托车进了乡政府大院。

海涛突然发现了停放在大院东边的那辆吉普车,引起了他的思考。

他回想起几年前坐着父亲的三轮车去县城,途中遇到的那件事。

当时的情景就像放电影一样,一幕幕浮现在他的脑海,他好奇的走过去。

“海涛,一辆车你有什么好奇的?”

海涛把当年遇到的事情给杨红胜说了一遍。

“海涛,几年前的事,你记得还那么清楚,我真佩服你的记性呀。”

“杨叔,正是因为这辆车,当年让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坚定了我一定要走出去闯荡的信心和决心。”

“海涛,看来你今天取得的成绩,还是和这辆车有一定的关系呀。”

“杨叔叔,今天就不说了,咱们快去给领导汇报工作吧。”

海涛这么多年,第一次来到乡政府。

当他看到这简易的两排红瓦房,那门窗似乎都没有遮风挡雨的功能,但是墙面的标语依然是那么醒目,也能体现出乡领导的决心和气魄。

杨红胜放下了摩托车。

“海涛,这是你想象的乡政府办公大院吗?”

杨海涛显然明白杨洪胜问话的意思,但是他还好意思说出来。

“杨叔叔,虽然我是第一次来,但是都在我的意料之中。”

杨红胜听海涛这么说,显然在他心里已经是认清了乡政府的实际。

照这样下去,几年的时间也不可能会有让人想象的变化,何况这里更是一个没有资源,交通极不方便的大山区。

从这里走出的人们,又有几个能思念和向往这片山青水绿的地方呢?

故乡再穷也是家,母亲再丑也是妈。

这是任何人不能争辩的真理和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