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渊到这个岁数,能感受到的新鲜刺激,也是越来越少了,所以,也是想方设法的,变着花样的找乐子。

像今日这般闲散下来,静下心来在池塘边钓鱼,也是不多见。

如今马球的赛季也结束了,老头儿送到泾阳县的信中说,今年私底下跟老臣们赌球,倒是赢了不少钱。

李复在看到信的时候,心里直呼好家伙。

到底还是走到这一步了。

赌球。

特奶奶的,这玩意儿也能成自古以来。

但凡有个胜负,都能开盘是吧。

“行,不说行宫的事情了。”李复说道。

想了想。

“那也没啥新鲜事了啊。”

李渊哈哈一笑。

“本就是,哪儿有那么多的新鲜事啊。”李渊说道:“日子一天天的过,还不都是那样。”

“那今日,叔您怎么没找人来下下棋,打打麻将?”

“嗐,别提了,昨天一下午,就没胡过,给我气的,我得缓缓才行。”李渊捋了捋胡子,一脸不甘说道:“赌马球赢的那些钱,都输进去一半了。”

“那帮老东西,打个麻将,心眼子一个比一个多。”

“咋,他们联合起来欺负您了?”李复好奇问道。

“他们?欺负我?”李渊连连摇头:“那倒不至于,就是昨天手气不好,肯定是上午在演武场锻炼之后没沐浴的关系,手臭了。”

“没关系,让匠作监给您做件东西。”李复眯着眼睛笑容满面。

“什么东西?”李渊问道:“那灌铅的骰子我可不要,丢不起那人。”

“不是,您把小侄想成什么人了,小侄是那样的人吗?”李复嘿嘿笑着。

倒也没有因为李渊的话而受伤。

玩闹的事情嘛,干嘛那么认真,上纲上线的。

李渊认真的打量着李复。

虽然,但是。

自己的侄子,好像,他是。

有喝酒的前科在.......

别的不说,偷奸耍滑这一块........自家侄子还是,比较权威的。

李渊的表情变得意味深长起来。

李复抿了抿嘴。

“好吧,之前喝酒坑您的事儿,是小侄不厚道,但是这次,真有好东西,不是什么‘技术性’的玩意儿,就是个好兆头。”

“好兆头?”李渊好奇。

“等到时候弄好了,给您送过来。”李复笑道:“对了,过几日小侄回庄子上,柳娘之前做的豆腐乳也弄好了,让人给您送两坛子过来。”

“行,这个行。”李渊答应的痛快。

但凡是吃的方面,自己这个侄儿送的,错不了。

两人坐在这里聊天,聊了将近有半个时辰,李渊的鱼竿,却是一点动静都没有。

“今天连鱼都不开口啊。”李渊无奈。

“这池子里的鱼怎么回事,谁喂的?干嘛喂这么饱?”李复笑着打趣说道:“吃饱了都不寻思着上钩了。”

“嘿,你小子,这话说的。”李渊指着李复笑的满面红光。

李复一来,三言两语,李渊就被哄得高高兴兴的。

李复让内侍去匠作监传话,要让匠作监弄个金制的小茶壶送到大安宫这边来。

不要做的太大,要能放在手里把玩的那种。

这叫什么?

这叫“把把壶”。

就取这个好寓意。

也就只能这样了,李渊手里拿个手把壶,也不能给其他三家,送什么苏打水,特仑苏啥的。

上哪儿弄去。

倒是xx树叶,可以搞一搞。

反正都是泡的茶水嘛,又不是没有茶叶。

考虑到老头儿打麻将时候的激动劲儿,用金子来做最合适,用个玉石的,放手上的确是可以盘。

但是这玩意儿就跟玉石的象棋是一个道理,玩到激动的时候,手上没个准。

做了也是浪费。

“叔,您信佛吗?”李复好奇问道。

“信佛?”李渊疑惑了一下,随后笑着回应:“信,也不信。”

“怎么说?”李复来了兴致。

原本是因为大兴善寺的事情,想要听听李渊的意见,所以才有这么一问的。

“当年太穆皇后病重,我求遍了漫天神佛,但凡有一尊佛,应了我的诉求,我也就信了。”李渊感慨着。

若是太穆皇后在的话,是不是就不会有今天这样的局面了?

“若是世上真有佛的话,那我将来死后,可就要下地狱了。”

“可别胡说。”李复反驳说道:“叔,您建立了大唐,统一了天下,结束了战乱纷争,这可是大功德啊。”

李渊摇了摇头。

“你只是看到了作为皇帝之后的我。”李渊说道:“年轻的那阵,为了支撑起唐国公府,也是做了很多事情的,有好有坏吧。”

李渊十分释然。

“大业年间,隋炀帝行事荒唐,为了自保,你叔我,可也是做了不少荒唐事应和隋炀帝。”李渊说道。

“你知道京观吗?大业十一年的时候,毋端儿聚众起义,我领兵平乱,杀了很多起义军,筑尸成京观,还给隋炀帝进献鹰犬,这才得以晋升。”

“若是有佛,我杀过这么多人,在隋炀帝在位时期,助纣为虐,往后又能有什么好下场呢?”

或许,膝下儿子不和,也是一种报应吧。

“但是如果当初不这么做,恐怕就没有唐国公府了吧。”李复说道:“大业年间因为流言的事情,隋炀帝杀了不少姓李的人。”

“自保是根本,但是后来,也未尝没有卧薪尝胆,建功立业的野心呐,如果没有野心,又哪里来的今日李家的天下。”

李渊当着自己的这个侄儿的面,也不避讳什么,反正这些事,都是事实。

“长安城里的百姓,大多数,都信佛,去寺庙中,烧香拜佛。”李复说道:“寺庙的香火,一个比一个旺盛。”

“小侄在长安城外,也见到过一些佃户,他们是为寺庙种地的。”

“这说明,那些寺庙的名下,有不少土地田产。”

李渊认真听着。

“不稀奇,有的人为了礼佛,心甘情愿的奉上家产,包括赖以生存的土地。”

“勋贵们更是如此,大多数人礼佛,就是为了求一个心中平静,就比如说我,杀了很多人之后,也会礼佛,以求赎罪。”

“有所欲,有所求,才会舍得拿出东西,财货也好,信奉也罢,都是给自己的内心去求一个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