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嬴政在旁观战,心中暗赞杨凌武艺。自知安危无虞,遂朗声高呼:“来人!有刺客!”

随他呼声落下,宫中侍卫纷纷赶来。见杨凌正与刺客激战,皆露惊容。但他们未作迟疑,立时加入战局。

刺客见势不妙,欲突围而走。但杨凌与侍卫已将他团团围住,令他无处可逃。经过一番激斗,刺客终被杨凌制服。

嬴政行至刺客面前,冷声质问:“说!你是何人?受谁指使?”

刺客咬紧牙关,默不作声。他知任务失败,已无话可说。嬴政见状不再多问,直接下令将刺客押入天牢严审。

经审讯,刺客终于招供。原来他是敌国派遣的死士,意在刺杀嬴政以乱秦政。嬴政听罢冷笑道:“哼!欲取朕性命?当真痴人说梦!来人!将此贼押入死牢候斩!”

荆轲被囚于死牢,静待最终处决。牢房昏暗潮湿,空气中弥漫着浓重霉味与血腥气息。荆轲席地而坐,闭目凝神,心中却是百感交集。

他忆起自身使命,想起那位曾信任他、委以重任的主公。不禁感慨命运弄人,自己虽已竭尽全力,终究功败垂成。

此时牢门外传来脚步声。荆轲睁眼,见一侍卫步入。

“荆轲,可有遗言?”侍卫冷然发问。

荆轲淡然一笑:“遗言?我无话可说。唯想知道,嬴政可会因我之死而欣喜?”

“陛下不会因你生死而有任何心绪波动。”侍卫应道,“你不过是个微不足道的刺客,对陛下而言,你的存亡无足轻重。”

荆轲闻言怒火中烧。他瞪大双眼怒视侍卫:“微不足道?哼!你们这些秦人只知效忠嬴政,却不知他实为暴君!他一统六国,不过是为满足私欲。残害黎民、焚毁典籍、修筑长城……这些罪行难道还少吗?”

侍卫被荆轲此言说得一怔,旋即恢复平静。他冷笑道:“荆轲,你自以为是谁?不过是个败亡的刺客,有何资格评判陛下功过?况且陛下所作所为,皆为秦地繁荣安定。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富强昌盛……这些不正是陛下所愿?”

“哼!尔等真是被蒙蔽了心智!”荆轲愤然道,“嬴政根本不为秦地繁荣,只为自身权欲!他所谓天下一统、百姓安乐,不过是为掩饰罪行的托词!”

侍卫不欲再与荆轲争辩,转身欲离。恰在此时,荆轲忽自地上一跃而起,扑向侍卫。侍卫反应迅捷,拔剑便刺。二人顿时战作一团,牢房内一片混乱。

然而荆轲已被囚禁多日,体力早已不支。不多时便感力不从心,被侍卫一剑刺中胸膛。他重重倒地,鲜血染红牢房地砖。

“荆轲!”侍卫惊呼上前察看伤势。但荆轲已阖目长逝,气息全无。

侍卫暗叹一声,将荆轲尸身拖至牢房角落。

侍卫步出牢房,心中不免惋惜。虽职责所在不得不与荆轲为敌,但对这位名动天下的刺客,他仍存几分敬意。毕竟荆轲也是为信仰与主公,才走上这条不归路。

他摇头挥去杂念,转身向嬴政复命。此时嬴政正在御书房批阅奏章,闻听侍卫禀报,只淡淡颔首示意知晓。

侍卫侍立一旁,犹豫片刻还是开口:“陛下,荆轲他……已伏诛。”话音微颤,似有不忍。

嬴政放下奏章,抬眼看向侍卫:“哦?死了?这或许是他最好归宿。”语气平静无波,仿佛在说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侍卫心头一凛,知嬴政对荆轲之死并无太多感触。在嬴政眼中,荆轲不过是个试图破坏统一大业的跳梁小丑。他迟疑片刻又道:“陛下,荆轲临终前曾说……“

“说什么?”嬴政眉头微蹙,略显不耐。

侍卫吞吞吐吐道:“他说……陛下是暴君,为满足私欲而残害百姓、焚毁典籍、修筑长城……“说到后来声若蚊蚋,几不可闻。

嬴政闻言冷笑:“哼!这不过是荆轲为掩饰败绩的借口。朕一统六国,创立千秋功业,自然需要付出代价。但这些与朕的鸿图伟业相比,又算得了什么?”语气中充满自信与霸气,仿佛一切尽在掌握。

侍卫听后不敢多言,只得垂首侍立。他知对嬴政而言,统一六国、建立不世功业最为重要,其余皆是小事。

此时又一名侍卫匆匆入内,行礼禀报:“陛下,杨凌大人求见。”

嬴政颔首示意传见。杨凌是他贴身护卫,亦是心腹重臣,此次擒获荆轲,杨凌居功至伟。

不多时杨凌入内行礼:“陛下,荆轲虽已伏法,但臣恐此事会引来其他刺客注目,需加强戒备。”

嬴政闻言皱眉:“嗯,所言极是。传令加强宫禁巡防,若见可疑人等,立即擒拿!”

杨凌领命欲退,嬴政却唤住他问道:“杨凌,你如何看待荆轲此人?”

杨凌微怔,转身答道:“陛下,荆轲虽为刺客,却也是个有信仰、有气节之人。他为信仰与主公,不惜舍生忘死行刺陛下。虽其行有差,但其精神令人敬佩。”

嬴政沉默片刻道:“所言不虚。荆轲虽为刺客,却也是个有血有肉之人。他的信仰与气节确值敬佩。但他择错道路、跟错主公,终落得身死名裂的下场。”语气中不觉流露几分惋惜。

杨凌默然垂首。他知嬴政此刻心绪复杂,既有对荆轲的敬佩惋惜,也有对自身宏图的坚定执着。

此时又一名侍卫入内禀报:“陛下,宫外聚集众多百姓士人,声称要为荆轲讨还公道,要求陛下给予说法。”语气中透着紧张。毕竟这些民众人数众多情绪激动,若处置不当恐生骚乱。

嬴政听后冷笑道:“哦?他们要为荆轲讨公道?当真可笑!荆轲是刺客、是罪囚!他企图行刺朕、扰乱秦政!他们有何资格为他讨公道?”语气中满是怒意与霸气。

侍卫不敢多言,默默退下。杨凌侍立一旁,心中不免忧虑。他知嬴政已动真怒,若这些民众继续闹事,恐引发大规模冲突。这对秦政稳定发展无疑是个隐患。

思及此,杨凌忍不住谏言:“陛下请息怒。这些百姓士人也是受荆轲影响才会如此激动。我们当采取举措加以安抚、化解矛盾、避免事态恶化。”语气中透着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