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你放了我,我也绝不会感激你!”男子神色复杂地看了眼孙举人,便拖着一身酸痛,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孙家。
“我这里已经没事了,大家就此散去吧!还有一事险些忘了,今日起我便要搬去陈家生活了,在此谢过街坊四邻,这些年,承蒙诸位的关心与照顾。”
孙举人本就未奢望对方会感激自己放他一马,见其离去,转头对着在场众人说道。
“什么?你要搬走?”有街坊失声惊叫。
“是啊!住得好好的,为何要搬走?以后还会回来吗?”邻居大娘满脸诧异之色,有点想不通。
孙举人解释道:“家旺他们小两口邀我搬过去,与他们一同生活,如此,也方便照料我。这边我偶尔还是会回来的,毕竟那边人口多,菜园子有限,我还得在这边种菜。”
自从与孙举人相识以来,陈家旺便时常往这边跑,大家对他也多少有些了解,知晓其家中不仅开有铺子,还有丫鬟小厮伺候,若是老举人搬过去,自是比独自生活要好上许多。
众人心中虽有些不舍,但还是打心眼里为他感到高兴。
起码到了那边,若有个头疼脑热,不用担心无人照料,就像之前摔断腿,就连街坊四邻都一无所知。
结果人家小伙子二话不说,直接将人接去家中照料月余,直至彻底痊愈,这才将人送回来。
孙举人最为感激的人,莫过于邻居大娘了,这些年,所有衣物破损,皆是由对方帮忙缝补,这份情义,无论如何,他都难以忘怀。
他叫陈家旺去隔壁房间,那摆满各种书籍的书架上,取来两本《论语》以及《诗经》等,赠予了邻居大娘。
“老嫂子,你家逸儿来年不是要参加院士吗?这几本书就送给他吧,将来肯定用得着,也算是我对老嫂子这些年照顾的一点谢意。”
大娘虽说不识字,但对书籍的价格,还是略知一二的,毕竟家中大孙子在私塾读书。更何况这还是老举人送的呢!
想当年,老举人读书可是出了名的好,若不是母亲的离世对他打击太大,以至于他没有继续参加会试,如今恐怕早已是官老爷了。
“这怎么好意思啊!”邻居大娘欣喜若狂,孙子向来对有才学的老举人钦佩有加,若是得知老举人送自己书籍,估计得开心死。
普通人家要供一个学子读书谈何容易,单是每年的束修和笔墨纸砚,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购买书籍,更是不可能。
为了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孙子一直以来都是去书肆帮人抄书,这样既能赚取些许银钱,又能看书,可谓是一举两得。
只是这样太累,很伤手。有时孙子疼得胳膊都抬不起来,大娘心疼得直掉眼泪。却也无能为力。
毕竟家中只有五亩良田,除去赋税,便所剩无几了。
儿子在码头做苦力,到了冬季就没活了,只能赋闲在家,儿媳虽在大户人家做浆洗的活计,但每月也仅有二两银子的工钱。
两人所赚的银两,加在一起,除去孙子读书的开销,也只勉强解决一家五口的温饱。
可又有什么办法呢?谁让家里不宽裕呢,能供孙子读书,已经是竭尽全力了,哪还有多余的银两给他买书啊!
此时此刻,大娘的心里别提多激动了。但客套话还是要说的。
“没啥不好意思的,自从妻子过世后,一直都是老嫂子帮我缝补衣物,我也没啥好东西能送给你,就只能送几本放了十几年的书了。还望老嫂子不要嫌弃啊!”
邻居大娘赶忙摆了摆手,“不嫌弃不嫌弃,老婆子我高兴还来不及呢!你的才学那可是人尽皆知,你所学的书籍自然也都是珍品。”
她又怎么会嫌弃呢!这可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东西啊!
就这样,大娘满心欢喜地抱着几本书回家了。
众人见其如此言语,皆纷纷向他辞别,而后便各回各家了。
待所有人都离去后,陈家旺这才满脸狐疑地看向孙举人,“义父,那孙志分明是欲置您于死地,为何就这样轻而易举地放过他,岂不是太便宜他了。”
闻得此言,孙举人重重地叹息一声,“这些我自是心知肚明,但他那个人脾气很暴躁,还特爱记仇,我担心若真的报官,待他日后出来,定会找你的麻烦,毕竟你能有今日的成就实属不易,切不可因我而毁于一旦。”
陈家旺确实没想那么多,在亲眼目睹对方扼住义父脖颈那一瞬间,脑海中唯有一个念头,那便是将此人押送官府,否则,实难平息心中愤恨。
得知老人家的顾虑后,他一脸满不在乎地摇了摇头,“即便他真的前来报复,也不怕,我也不是吃素的,怎能让您受委屈。”
孙举人摆了摆手,“不委屈,一点也不委屈,只要不影响你们小两口的生意,其它的我都不在意,我还曾担心你会怪罪我选择息事宁人呢!”
陈家旺连连摇头,“义父,您这是为我着想,我又怎会怪您呢!既是如此,您先在此稍作歇息,我与二哥来福去收拾东西。”
孙举人微微点头,轻声应道:“嗯!去吧!我已无大碍,不必担心。”
望着居住了半辈子的家,老人家不禁潸然泪下,他轻声呢喃着,“孩子他娘,我要搬走了,家旺和小溪那丫头放心不下我这孤苦伶仃的老头子,说是搬过去也能有个照应,这些年,我实在是太孤单了,自从结识了他们一家人,我竟感受到了天伦之乐,深思熟虑之后,还是决定搬过去,你不会怪罪我吧……”
陈家旺与二哥以及来福,正忙着将书籍往箱子里摆放,全然不知隔壁房间的老人家,一边自言自语,一边无声哭泣。
“老爷,我还是头一回见到这么多的书籍,怕是得有百八十本吧!”来福瞪大眼睛,满脸惊讶地看着货架上的书籍。
“义父后来虽未能继续参加会试,却也从未间断过读书,这些书,皆是他日积月累慢慢攒下来的,只可惜儿子早逝,否则这无疑是一笔不菲的财富。”陈家旺感慨万分地说道。
“怪不得都说,读书人最烧钱,单看这些书籍,就得花费不少银两。”来福小声嘀咕道。
陈家瑞也未曾想到,这看似普普通通的三间土坯房中,竟隐匿着一笔无形的“财富。”
“老人家的身世也太可怜了,所以说,多生几个孩子还是有必要的,倘若……我也仅仅是打个比方而已啊!起码还有其他的儿女在身旁,不至于让孤苦伶仃。”
对于这句话,陈家旺并未出言反驳,他觉得二哥说的不无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