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人也太大的胆子了,他直接就想弃了这文,可这丁字五十三号的文笔文章确实写的不错,尤其第一场第二场可以说是难得的好文章了。

第三场若不是话题太过敏感,也绝对是激奋人心的好文章。

这个阅卷官拿不定主意,所以拿着丁字五十三的考卷去找了曾永年,“大人,这份考卷下官拿不定,您看看,是留还是弃。”

曾永年放下手中的茶盏,却没有接过来,而是侧头看了一眼考卷上的编号。

丁字五十三号。

是那个裴清要……

他不动声色的开口,“是否有大逆不道之言?”

阅卷官摇头否认,“这倒没有,就是……”他犹豫了一瞬还是停住了话头。

这里十几位考官同事都在,他还是不说,让主考官自己看吧。

“既然没有大逆不道之言,那就是见解和论述上非比寻常了。”

曾永年声音放柔和了些,转头看向自己的副考官,这人可是首辅大人,自己的恩师派来协助他的。

“要不就让副考官定夺吧。”他似笑非笑,笑意肯定是未达眼底。

副考官自己也看到了考卷上的编号,知道这是首辅大人跟大皇子叮嘱一定要弃之的那个考生。

他收到这样的指令,那主考官作为首辅大人的得意弟子自然也是收到的。

那为何曾大人此刻为何不借着眼前这个不知内情的阅卷官直接弃了这份考卷,反而看向了自己。

副考官似乎能感觉到首辅大人不知为何貌似有些不信任自己的得意弟子了,否则也不会让他作为副考官一同赴江南的乡试。

不过片刻功夫,副考官心里已经是思虑万千,随后心一定,便就要接过那份考卷。

盖上自己的印章,写上弃字。

就在他已经快要将手伸出去的时候,眼角忽然看到曾永年暗藏在平和目光之后的锐利。

大脑一下就清明起来,主考官才是最后拍板决定所有士子是否取弃之人。

主考官尚且未看也未定论,自己就急急的接过来,有种抢了主考官风头之嫌。

而且还会让曾大人误会自己想要代替曾大人在首辅跟大皇子面前邀功。

他立马缩回了手,起身对着曾永年作揖,“还是主考大人定夺。”

曾永年嘴角扬起旁人察觉不到的一抹笑意,随即指了自己下手边的五位阅卷官。

“既然你拿不定主意,就让其他阅卷官一同看看。”

这个动作看似随意,但他指定的五位阅卷官确是朝中不分属任何派系的官员。

性格也颇为耿直。

所以大皇子跟首辅大人也不可能觉得是他曾永年故意要违背命令。

要是那个裴清晏是徒有虚名,正好帮三皇子筛掉这个人。

要是裴清晏的确是不可多得的人才,那这份考卷自己会被五位五位阅卷官同时推荐到自己这里。

那五位阅卷官站起来,低头应是。

半个时辰不到,五人已经阅卷完毕,齐齐的站起来。

走到了主考官曾大人的书案前。

“大人,这份考卷实属是难得的好文章,文笔纯熟,没有虚浮的华丽之词。却能句句直指现在朝中之事,见解独到,有国士之风也。”

五位阅卷官的神情都非常激动,可不嘛。

连续看了十来天的庸碌文章,让他们疲惫不已,难得见到如此让他们振奋人心的好文章。

若是因为某些人顾及这个,顾及那个的给弃了,岂不是让明珠蒙尘,让天下读书人寒心。

原本科举就是抒己之言,以文章论长短。

这时的曾永年才做出惊讶又不以为然的样子接过了那份丁字五十三号考卷,上面有五位阅卷官的印章以及荐字。

等他将这份考卷看完之后,心里已经是对这个裴清晏有了好感跟好奇。

好感是因为裴清晏的文风是自己喜欢的,好奇是因为他怎么敢直言沿海国策。

也难怪之前那个阅卷官拿不定主意了,这小子胆子的确大。

曾永年放下考卷,端起茶盏喝了一口,才慢悠悠道,

“确实不错,既然五位极力推荐,本官自然取之。”

他放下茶盏就要拿起自己的印章,却被一道突兀的声音打断。

“大人三思,既然这份考卷颇有争议,还是让所有阅卷官都阅一遍吧。”

说话的是副考官。

曾永年没有抬头,亦没有开口,他要看看这位副考官有什么办法,破眼前自己布下的这个局。

五位阅卷官急了,他们看曾永年没有说话,以为是被副考官给说动了。

不由得心中顿觉得羞愤。

这副考官什么意思,什么叫颇有争议。

有争议吗?刚才他们五人是集体推荐,不是群体掐架。

按理说一份考卷只要一位阅卷官推荐就可以上达主考官审阅。

现在他们五人都同时推荐了,副考官居然说颇有争议。

谁有争议!

还不是你副考官一人有争议!

争议的哪里是这份考卷,分明是他们五人。

五人不干了,你可以质疑文人的骨气,可以质疑文人的勇气,但不能质疑文人的学识能力!

“哼,岂有此理。副考大人是认为我等都是酒囊饭袋之辈不成。”

“我等虽然不才,却也是皇上钦点的江南乡试同考官,副考官大人是说皇上被我等蒙蔽不成!”

这五人都是翰林院出身,出了名的清流硬骨头。

再说了历来的乡试,朝廷派遣考官可不是按照官职来的,不是谁的官大谁就能做考官。

就是翰林院普通的侍讲学士也是有可能做一方乡试的副考官的。

自然主考官一般会是三品以上的官员,否则不能服众,也不能体现朝廷重视科举重视读书人的态度。

副考官算是踢到了铁板,心里对这五人咒骂不已。

真是跟驴一样死脑筋,他这个上官都说有争议了,这几人不跟着顺坡下驴的附合也就罢了。

还敢公然跟自己叫板。

对上官不敬,又不知变通。

难怪半辈子下来还在翰林院那种清贫的地方熬着。

副考官看向了曾永年,他毕竟只是副考官,这五人跟自己杠上了,自己要是以官威压人。

定然会落人口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