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哪里还能将后面的两场发挥出最好的水平,心里将这不长眼的老天骂个狗血淋头。

这三年哪天不能下雨,偏要挑乡试这几天下。

老天像是听到了这些考生的怒骂,也来了气性,一点都没有听雨的意思。

裴清晏听着雨声入睡了,等第二日上午看守的兵士敲锣意思是写好的考生可以出考房走到甬道前面的的受卷官之处。

只是这雨还没停,冒雨出去交卷,虽然考卷可以用防水的题袋装着,但是人却是要淋雨。

只有少数的考生未雨绸缪将雨伞带了进来,裴清晏自己几人自然是带了雨伞的。

他看了看外面的雨,交卷其实不急,晌午之前都可以交,只要不超过最后的时辰就行。

但不知等到何时雨才会停,若是晌午雨还没停,可能会跟其他最后交考卷的考生挤在了一起,受卷官忙不过来。

要在雨里站好一会。

干脆趁着现在雨势不大,就去交。

将考篮侧面插着的油纸伞撑开,拿上早已装好考卷的题袋出了考房的门。

顺利的走到受卷官处将考卷交了,受卷官低着头直到看到题袋上的编号,丁字排五十三号才将头抬起来看了裴清晏一眼。

受卷官是翰林编修是曾永年的人,自然知道眼前的考生是谁,意味深长的看了好几眼,才点头收下了考卷。

裴清晏交了考卷之后并没有立刻返回考房,而是站在受卷房的廊下候着。

门口值守的兵士看了好几眼,不明白这个考生既然都交了考卷为何不走,而是站在廊下。

不过贡院又没有明文规定交完考卷不能逗留,所以兵士们也就没有上前去驱赶。

裴清晏是想等其他几人,他算了时间,其他几人也都带了雨伞,不可能会拖到交考卷的最后时辰,应该也是差不多的时间会过来。

果然他看到远处熟悉的身影走近,一前一后,是薛正跟赵景然,两人的脸色都还好。

见面之后先是点了头,进去将自己的考卷交了才出来跟裴清晏打招呼,这里不是谈心的地方。

互相问候了一切尚好之后,裴清晏便让两人赶紧回考房吃饭休息,准备午后的第二场。

他自己则是要再等一会,看看朱逢春跟许长平的状态怎么样。

又等了两刻钟,等来了许长平,可还是没有朱逢春的影子。

裴清晏也也不可能继续等下去了,只能跟许长平简单说了两句,就回了丁字甬道。

进了甬道刚走到一十八号考房的时候,被一个低低的声音喊住了。

裴清晏停下脚步还以为是自己听错了,正要抬脚继续往前走,那个声音又喊了一句,

“这位仁兄请留步。”

裴清晏侧头看过去,是个看上去已经而立之年的一脸胡子的考生。

“嘿嘿,我忘了带伞进来,不知这位仁兄的伞可否借给我去交一下考卷。”他说的客气,还站起来作了作揖。

巡视的兵士看到这边有考生说话,自然是走了过来。

听到只是有人想要借伞倒也没有为难二人,裴清晏想想不过是举手之劳,自然是点头,将手中的伞就递了过去。

那个考生脖子上套着题袋出了考房,接过了伞却跟裴清晏并肩立着,没有往前面的受卷房而去。

“这位仁兄借我伞,我怎好让你淋雨回去,我送你回去,再行去交考卷。”

想的倒是很周到,也非常的有礼,裴清晏心里对这个胡子考生好感倍增。

也不推辞,往自己的考房走去。

等他进了自己的考房了,那胡子考生抬头看了一眼嘴里念了一句,“五十三号。”

然后才对着裴清晏又拱了拱手,掉头大步的往受卷房而去。

不过半刻钟时间,就折返回来将伞还给了裴清晏。

在巡视的兵士监视之下说了句,等考完再另行感谢,随后祝裴清晏可以高中。

这个小插曲过后,裴清晏将考房之内又收拾了一下,离晌午最后交卷还有段时间,他快速撑伞去接了水,回来打了两个蛋花汤。

又将馒头放进去一起煮了,热热的吃了下去,浑身的潮湿跟冷气都跟着额头的汗珠逼了出去。

把锅碗都收拾好了,就闭目养神等第二场的考题。

如裴清晏所预料的那样,到了最后的交卷时辰,雨还是淅沥沥的下着没有停。

那些考生只能将用来挡风挡雨的麻布顶在了头顶,怀里揣好了题袋冲进了雨中。

但因为大部分的考生都想等雨停再交卷,导致甬道里就堵了起来,一些考生没办法,任由自己头淋湿了,也要弯下腰护住怀里的题袋。

等到最后的时辰一到,锣鼓响起,第一场正式结束。

雨也适时的停了,第二场的考题随后便发了下来,第二场考的是论道,一论三道,考的是考生有没有为官的能力跟本事。

这点也难不倒裴清晏,还是用了一下午先在稿子上写出初稿。

第二日再仔细的修改了几番,直到自己非常的满意之后,才誊录到了考卷之上。

如此下来,很快就到了第三场的考题,第三场考实务。

其实就是看看考生们对着当朝朝务有什么自己的看法,有不满之处可以提出革新意见,不过哪个考生敢在考卷之上提出呢。

要知道这主考官一般都是由六部九卿或是朝中重臣担任,考生对朝务不满,不就是对内阁跟朝中重臣不满,对任用他们的皇上不满吗?

这样得罪人不被记恨上就是好的,哪个主考官会取一个说自己朝务做的不好的考生。

所以历来科举的第三场都是应付式的答卷,基本就是对当朝的皇上歌功颂德的,但即使是歌功颂德也是要看文采和出处的。

也不能驴唇不对马嘴的胡乱歌颂。

这时了解主考官的为人还有了解的他的政治见解就非常的重要,裴清晏写的是浙江福建沿海通商之必要。

这话题写好了就是全天下出彩,写不好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也没什么考生会写这样的话题。

裴清晏会这样选择,自然是算准了曾永年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