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茜在说完那一句话后,稍稍停顿了一下,心中暗自思忖着是否要提及萧家老祖宗萧正阳的事情。
自从时茜阅读了萧正阳留下的萧家祖训和生平手札后,一种微妙的感觉在时茜心中渐渐滋生。
时茜隐约觉得,萧正阳与她有着某种相似之处——他们似乎都并非封建皇朝的人,而是拥有着现代人人平等思想的个体。
然而,令时茜感到困惑的是,尽管萧正阳在手札中详细记录了许多事情,但对于他是否来自现代世界这个问题,却只字未提。时茜只能从他手札中所记载的各种事迹里,去揣摩萧正阳的思维逻辑和行事作风。
经过一番深入的观察和思考,时茜发现萧正阳的行为方式和思考模式,与自己原来生活的那个地方的人民子弟兵如出一辙。
在那个地方,时茜的父亲也是一名军人,因此她对军人的思维逻辑和行事作风非常熟悉。
在日常生活中,父亲总是以军营里的标准来要求他们兄弟姐妹几个,这种严格的教育方式让时茜对军人的特质有着深刻的理解。
而最先引起时茜怀疑的,便是萧正阳的忠君爱国思想。在封建皇朝的背景下,忠君往往意味着对君主的绝对服从和愚忠。
但时茜注意到,萧正阳所忠的君,并非那种独裁专制、不顾百姓死活的君主,而是一位真正爱戴百姓、心怀天下的明君,或者说萧正阳忠于的君是人民。
萧正阳留下的萧家祖训,第一条的思想可以用五个字来概括——为人民服务。尽管这五个字并未在第一条祖训中明确写出,但其中所蕴含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无不传递着为人民服务的理念。
时茜在仔细研读之后,对萧家先祖萧正阳的良苦用心有了深刻的理解。
萧正阳很聪明,他深知单凭个人之力,要想战胜一个社会制度是何其困难,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然而,如果有一群志同道合、心怀同样理想的人齐心协力,那么事情就会变得截然不同。
于是,萧正阳毅然决然地播下了这颗希望的火种。而萧家军,便是萧正阳他所留下的火种。
为了确保这颗火种能够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萧正阳可谓是煞费苦心。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创立一支特殊的队伍——萧家羽林卫。
这支萧家羽林卫并非普通的武装力量,而是承载着萧正阳独特兵法思想的精英团体。从他们幼年时期开始,就接受着萧正阳亲自传授的那套与众不同的兵法训练。
这套兵法看似普通,实则蕴含着人民子弟兵的思想精髓。萧正阳深知,只有将这种理念融入到训练中,才能培养出真正忠诚、勇敢且有担当的战士。
不仅如此,萧正阳还为萧家羽林卫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规章制度,以确保他们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纪律性和战斗力。
而对于自己的后人,萧正阳同样有着殷切的期望和嘱托。他留下的祖训,实际上是要求萧家后人为萧家羽林卫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护,成为他们坚实的后盾。
然而,萧正阳也并非没有担忧。他担心在未来的日子里,自己的后人中可能会出现不肖子孙,这些人或许会因为各种原因而丢弃他留下的火种。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萧正阳特意给萧家羽林卫留下了一条特殊的规定:若他的后人中有不肖子孙,难堪大任,德行有失,羽林卫可以拒绝执行其命令,甚至可以自行解散。
当然,这并不是永久性的决定。萧正阳希望他的后人能够认识到错误,改过自新。当他们重新展现出足够的能力和品德时,萧家羽林卫便可以再次归来,萧正阳希望能通过这些,把他留下的火种传承下去,直到火种呈燎原之势,遍布这个空间世界的各处。
时茜想到这里,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冲动,决定鼓起勇气,为萧正阳表白一番。于是,时茜深吸一口气,缓缓开口说道:
“其实,自从贞瑾回到萧家认祖归宗后,祖父便要求我熟读萧家祖训。祖父说,身为萧家人,我们必须要了解萧家的先祖,了解萧家的历史,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萧家人。
而要了解萧家的先祖和萧家的历史,就必须从萧家的先祖越王萧正阳发家说起。
一直以来,民间都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那就是西周的天下是贞瑾的先祖越王萧正阳打下来的,这个天下本应该由他来坐。
然而,在萧家的祖训里,曾曾祖父(越王萧正阳)却并非如此告诫我们这些萧家后人。曾曾祖父他是这样告诉我们的:
他原本只是一个身无长物的穷小子,一无所有。是墨家的太祖先皇这位伯乐,在背后默默地支持他、扶持他,才让他能够迅速地招兵买马,拉起一支队伍。
当曾曾祖父在前方奋勇杀敌、攻城略地的时候,是太祖先皇在后方安抚百姓、收拾残局,为他提供军需粮草的保障。这也是为什么后来会有文功武治那幅画。
曾曾祖父在手札里详细地记载并讲述道:“太祖皇帝之所以能够坐拥西周江山,是众望所归,而绝非是外界传言那般,是靠他人相让所得。那些流言蜚语,要么是别有用心之人蓄意传播,要么是不明真相者的无端臆想。
然而,事实真相与这些传言相去甚远。太祖皇帝与曾曾祖父都深知这一点,但他们秉持着‘传言止于智者’的信念,对那些不实的传闻毫不在意,更无意去开口解释。
这并非是他们高傲自负,而是因为他们彼此之间有着绝对的信任。无论是曾曾祖父还是太祖皇帝,都坚信对方是淡泊名利、一心只为深陷乱世、朝不保夕的百姓谋求生路的正人君子。
正因为如此深信不疑,他们才选择不去解释。因为他们明白,真正的了解和信任,无需言语的辩解,自会在时间的沉淀中显现。”
“曾曾祖父的手札里详细地记载着,墨家在那个时代可是声名显赫的名门望族,而太祖皇帝作为当时墨家的当家人,其在社会上的影响力简直是举足轻重,无人能及。
身为墨家当家人,太祖皇帝不仅享受着优渥富足的生活,还手握莫大的权势和极高的身份地位。然而,这一切并非毫无代价,他所承担的责任和面临的危险同样巨大。
太祖皇帝并非独子,他还有许多同父同母或同父异母的兄弟。这些兄弟们中,不乏有能力且在家族中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人物。此外,太祖皇帝还有几位身富力强的叔伯,他们在家族中的地位也不容小觑。
面对如此复杂的家族关系和激烈的权力竞争,太祖皇帝深感自己墨家家主的地位岌岌可危。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他决定培养一支完全忠于自己的队伍。
在众多流民中挑选合适的人选时,太祖皇帝的目光如炬,一眼便相中了当时的曾曾祖父。于是,便毫不犹豫地将曾曾祖父叫到跟前,与之交谈。
才经过短短十分钟的交谈,太祖皇帝便对曾曾祖父的才能和人品深信不疑,当场许下了给曾曾祖父心腹统领的身份。
交谈了两刻钟后,太祖皇帝就改变了让曾曾祖父做其属下的想法,而是奉上数万两黄金,让曾曾祖父去实现自己的想法。
而曾曾祖父用太祖皇帝赠送的黄金,招兵买马,很快便拉起了队伍。
当曾曾祖父成功拉起队伍之后,太祖皇帝毫不犹豫地给予了他大量的支持和援助。不仅提供了御寒的衣物、兵器、粮草和药物等军需品,而且完全没有向曾曾祖父索要任何形式的承诺或回报。
在那个艰难的时期,这些军需品对于曾曾祖父的队伍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它们确保了士兵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同时也增强了队伍的战斗力和士气。
而太祖皇帝的慷慨相助并不仅仅局限于此。当曾曾祖父率领着他招募来的兵马开始攻城略地时,太祖皇帝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身份和影响力,积极为曾曾祖父提供各种帮助。
他号召当地的乡绅名士们一同行动起来,为那些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百姓提供工作机会、住所,并免费赠送医疗服务和食物。这种善举不仅解决了百姓们的实际困难,更让他们感受到了关怀和温暖。
通过这些努力,太祖皇帝成功地安抚了百姓,恢复了当地的民生。百姓们对曾曾祖父带领的萧家军充满了信任和敬意,因为他们看到了曾曾祖父带领的萧家军的正义和善良。
正因为如此,许多原本可能会异常激烈的攻城战役,在还未真正打响之前就迅速结束了。百姓们纷纷主动打开城门,欢迎萧家军的到来,因为他们相信这支军队不会伤害任何一个无辜的人。
所以,曾曾祖父在手札里写下,他打赢的没一场战役,其中都少不了太祖皇帝的功劳呢!
太祖皇帝虽未与曾曾祖父一同冲锋陷阵、杀敌于战场之上,但在曾曾祖父心中,太祖皇帝与他并肩战斗,是他最可靠的战友。
而且是一个值得曾曾祖父将后背托付给他的战友!正因为有太祖皇帝他这样的战友在,曾曾祖父他才能毫无顾忌地专心应对眼前的敌人,勇往直前地冲锋陷阵!”
时茜稍稍停顿了一下,喝了一口茶,过了几秒钟后,才继续说道:“曾曾祖父的手札里还提到,太祖皇帝对曾曾祖父的这些帮助,是冒着巨大风险的。
太祖皇帝作为墨家的当家人,竟然将墨家的资源用在一个外人身上,而且当时的曾曾祖父并没有给太祖皇帝任何承诺。”
说到这里,时茜的语气略微加重了一些,“正因为如此,墨家的人都觉得太祖皇帝对曾曾祖父的帮助以及投入的钱财,简直就是在为他人做嫁衣。他们对此非常不满,于是便产生了要把太祖皇帝拉下马的念头。”
然而,时茜话锋一转,“不过,当时的太祖皇帝实在是太得人心了,所以明面上,墨家的人根本不敢对太祖皇帝怎么样。但是,他们却在暗地里动手脚,最终导致了太祖皇帝的原配妻房和她腹中的胎儿惨死。”
时茜的声音有些低沉,“这件事情给太祖皇帝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也让萧家深感愧疚。所以,萧家的祖训里就有了这么一条规定:萧家子孙不得伤害墨家后人,沾染墨家后人的血。”
接着时茜又继续讲述了很多萧正阳手札里记载的他与西周太祖皇帝情意的事情。
“当战事基本平定,众人提出建立西周时,曾曾祖父毫不犹豫地推举了太祖皇帝为皇。对于这个决定,曾曾祖父在手札里是这样写的:
其一,太祖皇帝的德行和能力都无可挑剔,他是当之无愧的明君。在长期的相处中,曾曾祖父深知太祖皇帝的为人,他心怀天下,心系百姓,有着非凡的领导才能和决断力。
其二,太祖皇帝的影响力和身份,可以很好地安抚前朝的朝臣、将领、兵士、乡绅名士等。这些人在战乱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太祖皇帝的威望和地位能够让他们心悦诚服地接受新的政权,从而避免不必要的动荡和冲突。这样一来,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也能更快地过上平静的生活。
其三,曾曾祖父认为自己天生是一名优秀的军人、将军,他更适合为国家、为百姓镇守边关、看守国门。他深知战争的残酷和边境的重要性,愿意将这份责任承担起来,以确保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此外,曾曾祖父在手札里还反复提醒和警告萧家的后人子孙,不要被那些不实的传言所迷惑,更不要自以为是地认为西周的江山是墨家从萧家手里夺来的。这种说法完全是无稽之谈,是对历史的歪曲和误解。
事实上,墨家并没有从萧家手中夺走任何东西。恰恰相反,墨家对萧家有着知遇之恩。
太祖皇帝在曾曾祖父还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时,独具慧眼发现了曾曾祖父的才能,并不求回报和承诺赠与曾曾祖父大笔金钱,当曾曾祖父努力奋斗时,太祖皇帝又不予余力的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和身份托举曾曾祖父,曾曾祖父才得以将自己的本事充分发挥出来,实现了守护一方百姓的心愿。
在建立西周之后,太祖皇帝更是顶住了来自各方的巨大压力以及权力的诱惑,坚决保护了被众人称为“功高盖主”的曾曾祖父和萧家军。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太祖皇帝的庇护,曾曾祖父和萧家军恐怕都难以逃脱被覆灭的命运,更不可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和结局。
曾曾祖父和萧家军的遭遇,就如同那句古诗所说:“自古太平将军定,不见将军享太平。”他们在权力的漩涡中挣扎,最终可能会像飞灰一样消散殆尽。”
时茜稍稍停顿了一下,给路辰、辰王、靖王以及某个不知名的人留出一些时间,好让他们充分消化和理解自己刚才所说的那些话。一分钟的时间转瞬即逝,时茜稍稍调整了一下呼吸,接着说道:
“萧家的祖训,最后一条,墨家是萧家最为亲密、如同肝胆相照一般的挚友。倘若有朝一日,墨家这位挚友不再需要萧家的支持与陪伴,那么萧家虽然可以选择离开,但绝对不能以任何方式去伤害墨家,更不能抢夺墨家的财物。
这是萧家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规矩,每一个萧家子孙都必须将其牢记于心,绝不敢有丝毫忘怀。
然而,萧家始终坚守着这份祖训,从未忘记墨家是萧家的挚友。萧家的心意从未改变,始终如一。只是不知道,墨家如今的心意是否还如同最初那般坚定呢?”
时茜说完那些话后,便静静地坐在那里,仿佛时间都为她而停滞了。时茜的目光落在远处的某个点上,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其实,早在东莞皇宫的时候,时茜就已经察觉到了一些端倪。时茜注意到昆仑老祖路辰把阵法令牌的千里传音的功能打开了。这个小小的细节,让时茜心生好奇,不禁想要知道,路辰为谁打开了千里传音。
于是,时茜用魔音符箓,向路辰发出了询问。时茜想知道,在千里传音的另一头,究竟是何人。其实对于这个问题,时茜心中有些猜测,觉得那个人很可能就是西周的皇帝。
果不其然,路辰的回答证实了时茜的猜测。所以,当他们回到四方馆,几人围坐在一起品茶聊天时,时茜突然心生一念,决定为萧家向西周皇帝表白一下,告诉对方萧家一直以来都把墨家视为朋友。
然而,如今墨家却变心了,想方设法要除掉萧家,让如今的萧家只剩下她这么一个女子。
时茜心想,这样的表白或许能够让西周皇帝了解到萧家的立场和处境,也能让他对墨家的行为有更深入的思考。
突然间的沉默,让辰王感到有些不自在,他开始绞尽脑汁地思考该说些什么来打破这种尴尬的氛围。就在这时,一个突如其来的声音从阵法令牌中传出,仿佛是从遥远的地方传来一般。
“墨家的心曾动摇过。这人心隔肚皮啊!这都怪,上一任的萧家家主与墨家当家人,两人之间没什么情意,还闹了点不愉快。”这个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一种让人无法忽视的威严。
“不过,如今误会已解,今后墨家希望仍与萧家亲如一家。”声音继续说道,语气中透露出一丝诚恳和期待。
辰王听到西周皇帝通过阵法令牌的千里传音功能传达的信息。这才发现昆仑老祖路辰打开了阵法令牌的千里传音功能,让远在千里之外的西周皇帝也能听到这里发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