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诱敌深入
匈奴人要跑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雁门关内传起了这样的流言。
而且在极短时间内,在所有士兵之间流传开来。
尽管将军们多次向士兵解释,还是没人相信。
大家一致这么认为,匈奴人要跑了,痛打落水狗的时间要到了!
所有士兵都摩拳擦掌,准备好出城赚取战功。
这条流言能这么盛行,第一是因为匈奴细作的传播。
第二则是,雁门关高层的纵容!
大乾一方的将军们早就得到指示,对这条流言,明面上禁止,暗地里纵容。
不用说,这样的命令只有雁门关的最高统帅,苏卫国才有权利下达。
也就是他声望高,即使是这样荒唐的命令也能畅通无阻的执行。
此时,苏卫国正带着一干心腹将领与石生一起在元帅大帐内开会。
“石生,你那边准备好了吗?”
“据我估计,匈奴人明天应该就会撤退。”
石生闻言点了点头,轻声道:“我这边倒是没问题。”
苏卫国满意的一笑,而后对自己的徒弟,夏侯业说道:
“小业,明日匈奴一退,你就带着5000士兵出城追击。记住,远远吊着就好,不能真追上。”
夏侯业想起前几天,自家师父让自己挑选5000腿脚好使的士兵。
当时他还很疑惑,干嘛要腿脚好使。现在他明白了,感情他带的这些士兵主要工作就是装腔作势。
所以跑得快就是最重要的。
然后苏卫国又对好几个将军下达了命令,将一切都安排好,然后各自都回去准备了。
明日一战虽然主要工作是诱敌,不是正面相抗。
但却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是北伐最重要的一次战役也不为过。
因为这一战不仅关系到北伐能不能成功,还关系到50万大军的生死存亡。
匈奴到底还有什么底牌没有动用,这底牌是否能扭转匈奴不利的战局,就看明日那一战了。
而此时,匈奴的大帐内,同样在为最后的大战做准备。
“哲束,神药都分发下去了吗?”
莫顿身边永远搂着一个美女,他盯着哲束淡淡的问道。
哲束闻言,犹豫了一会儿后,说道:
“原定的2万勇士,得知神药的功效之后,只有不到1万人愿意服用神药。”
“人数差很多,我们可能需要重新制定计划。”
莫顿闻言眼睛一瞪,愤怒的说道:
“你告诉他们,如果不肯为匈奴的大业牺牲,就全部以逃兵论处。”
“本单于不仅要杀了他们,连他们的妻儿也不会放过!”
说到这里,莫顿紧紧盯着哲束,目光森冷的说道:
“今日内就给我结果,我不管你用什么方法,一定要凑足2万人。如果办不到,你就自己了断吧。”
哲束听到这里,暗自叹了一口气,无奈的说道:“是,谨遵单于之令。”
这种坑害同胞的任务,他是真的不想接受。
如果让其他士兵知道,他们的单于居然给2万人下达了一个必死的任务,军心都会大乱的。
是,匈奴人是勇猛。
他们敢不做任何防护,攀爬城墙。也敢在手无寸铁的情况下,与敌人搏斗。
但那是因为,有胜利的希望。
而这种没有任何生存希望的必死任务,很少有人能坦然接受。
这跟一般的作战任务,完全就是两个概念。
哲束可以想象得到,当他向那2万匈奴勇士传达了单于的命令之后。
会引起多大的骚动。
一个弄不好,这些人可能会哗变的。
毕竟,接受任务等于必死,不接受,还有渺茫的生存机会。
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为了家人舍生取义的。
所以,对哲束来说,今日,注定会是一个血淋淋的日子。
他的双手肯定会沾满同胞的鲜血。
事实也正如他猜测的那般,即使以家人相威胁,还是有不少士兵不同意。
最后,那些士兵都被屠杀殆尽。
这是后话,暂且不表,莫顿对于哲束的办事效率非常不满。
在哲束离开之后,他就叫来了自己的心腹手下,正是那位既识时务,说话又好听的安拉将军。
“哲束已经有异心了,找个机会把他杀了。”
“罪名就是坑害同胞,通敌卖国。”
莫顿毫无感情的说道。
安拉闻言,毫不犹豫的就跪下接令,也不问缘由,更不会讲条件。
莫顿就喜欢安拉这一点,自己安排的所有任务他都会去执行,而且丝毫不拖泥带水。
他认为,这才是忠臣良将应有的姿态。
像哲束那样的,顶多算刺头,哪里当得上忠臣的评价。
看着安拉离去的背影,莫顿喃喃自语的说道:
“就快了,我们就快要赢了,我会向全世界证明,我莫顿才是当之无愧的匈奴之王。”
“只有在我的带领下,匈奴才会走向强盛。”
他通过弑父杀兄获得单于之位。
这样的行为,即使在野蛮的匈奴人看来,都是十恶不赦的罪过。
所以,在匈奴有很多人诟病他得位不正。
甚至还有很多人质疑他没有统帅匈奴的能力。
因此,莫顿非常渴望能获得一场大胜利,向世人证明他的能力,稳固他的地位。
这就是他不顾群臣反对,也要入侵大乾的原因。
时间很快来到第二天,匈奴人果然如传闻中的一样,开始撤退了。
眼见如此,大乾一方的士兵都有些坐不住了。
他们都主动向自己的上级请示,请求主动出击,追击匈奴。
痛打落水狗一向都是军人最喜欢的作战任务,危险性不大,还特别容易获取功劳。
将军们痛快答应了士兵们的请求,不过将军们也说了,就算要出去,也应该分批次轮换上场。
经过请示之后,他们都排在了后面。
嗯,除了极少数,大多数士兵都被安排在了后面。
不出意外的话,安排在后面的士兵,是不可能有机会上战场了。
因为这本就不是一次追击任务,而是一次诱敌任务。
只不过,知道这一点的人很少。
第一个领兵出城的夏侯业正是这少数人中的一员。
他谨遵师父的命令,一直吊在匈奴的身后,既不进攻,也不后退。
就像狗皮膏药一样粘着匈奴人走。
匈奴人对此也没有怀疑,夏侯业只带了区区5000人,明显不是主力军,更像是探子,负责打探情报的。
就这样,两天时间过去了,夏侯业还是不紧不慢的跟在匈奴屁股后面。
苏卫国则领着大军,一路尾随而来。
这支大军包括3万普通士兵,还有18万机关人偶(因为后面还有时间,应苏卫国要求,石生又多制作了6万个机关人偶)。
然后苏卫国再随便布置一些疑兵之计,制造出雁门关倾巢出动的假象。
实际上,匈奴一方确实上当了。
至少,他们的单于,莫顿就没有怀疑。
他此时正处于亢奋之中。
因为,他们总算走到了预定的埋伏地点,拉干平原。
这里地势平坦广阔,最适合骑兵作战。
而到这里之后,大乾一方确实也在营地外,增加了很多拒马桩,以防备匈奴骑兵的偷袭。
莫顿见此,嗤笑一声,不屑的对手下将军说道:
“素问大乾军神,有鬼神莫测之能。今日一见,也不过如此。”
“落入孤的圈套尚不自知,这等庸才,何等何能称得上军神二字。”
手下将军全都纷纷应是,言道单于圣明。
安拉此时却没开口,他瞥了一眼周边的将军,不屑的想到。
‘你们这群家伙,拍马屁都不会拍,说来说去就这几句。你们还是看我的吧。’
只见安拉站出来,躬身向莫顿说道:
“我觉得单于说的不对。”
莫顿有些惊讶,自己这心腹爱将一向对自己言听计从啊,怎么会这时候站出来反对自己。
他好奇的问道:“孤哪里说错了。”
安拉等的就是这一句,只见他掷地有声的说道:
“经过这段时间与大乾交手,属下认为,那位大乾军神确实无愧于军神之名。”
“他对战场形势的控制,对手下将领士兵的调度,对战机的把控,都是属下见过最强的人。”
“甚至,在这之前,我完全不敢相信,这世上居然有如此料事如神的人。连想都不敢想。”
莫顿听到这里,脸色冷了下来。
这是啥意思,你把对方的统帅夸上天,是要扰乱我的军心吗?
这么想的,不止有莫顿,其余将领也是这么想的。
一个将领率先出来反对道:“大胆安拉,你如此涨他人志气,是想通敌卖国吗?”
这段时间,很多将领都被莫顿安上通敌卖国的罪名,而后处死。
这个将领显然是想将安拉置之死地。
安拉闻言并不惊慌,只见他微微一笑的说道:
“安束将军何必动怒,我话还没说完呢。”
“我的意思是,即使苏卫国有如此经天纬地之才,最后还是中了单于的圈套。”
说道这里,安拉向着莫顿行了叩拜大礼后,继续说道:
“那只能说明,单于的才能远在那苏卫国之上。”
“单于才是这世间最厉害的统帅!”
莫顿和其余将军听到这里,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
看看,什么叫拍马屁,这才叫拍马屁。
通过太高对手,来提高自己的能力。
逻辑上完全说的通,真是拍马屁的高手。